化学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必修3知识点总结

学习 方法 千千万,牢记知识第一条。大家在学习化学的时候有没有因为各种各样的方程以及复杂的化学关系弄的源头转向呢,下面就来在跟着我一起来复习高中化学必修3知识点 总结 吧。

高中化学必修3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原子结构与性质.

一、认识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状态,了解电子云、电子层(能层)、原子轨道(能级)的含义.

1.电子云:用小黑点的疏密来描述电子在原子核外空间出现的机会大小所得的图形叫电子云图.离核越近,电子出现的机会大,电子云密度越大;离核越远,电子出现的机会小,电子云密度越小.

电子层(能层):根据电子的能量差异和主要运动区域的不同,核外电子分别处于不同的电子层.原子由里向外对应的电子层符号分别为K、L、M、N、O、P、Q.

原子轨道(能级即亚层):处于同一电子层的原子核外电子,也可以在不同类型的原子轨道上运动,分别用s、p、d、f表示不同形状的轨道,s轨道呈球形、p轨道呈纺锤形,d轨道和f轨道较复杂.各轨道的伸展方向个数依次为
1、
3、
5、7.

2.(构造原理)

了解多电子原子中核外电子分层排布遵循的原理,能用电子排布式表示1~36号元素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1).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特征可以用电子层、原子轨道(亚层)和自旋方向来进行描述.在含有多个核外电子的原子中,不存在运动状态完全相同的两个电子.


(2).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理.

①.能量最低原理:电子先占据能量低的轨道,再依次进入能量高的轨道.

②.泡利不相容原理:每个轨道最多容纳两个自旋状态不同的电子.

③.洪特规则:在能量相同的轨道上排布时,电子尽可能分占不同的轨道,且自旋状态相同.

洪特规则的特例:在等价轨道的全充满(p
6、d
10、f14)、半充满(p
3、d
5、f7)、全空时(p0、d0、f0)的状态,具有较低的能量和较大的稳定性.如24Cr Ar]3d54s
1、29Cu Ar]3d104s1.


(3).掌握能级交错图和1-36号元素的核外电子排布式.

①根据构造原理,基态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遵循图⑴箭头所示的顺序。

②根据构造原理,可以将各能级按能量的差异分成能级组如图⑵所示,由下而上表示七个能级组,其能量依次升高;在同一能级组内,从左到右能量依次升高。基态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按能量由低到高的顺序依次排布。

3.元素电离能和元素电负性

第一电离能:气态电中性基态原子失去1个电子,转化为气态基态正离子所需要的能量叫做第一电离能。常用符号I1表示,单位为kJ/mol。


(1).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

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元素原子的外围电子排布呈现周期性的变化:每隔一定数目的元素,元素原子的外围电子排布重复出现从ns1到ns2np6的周期性变化.


(2).元素第一电离能的周期性变化.

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呈周期性变化:

★同周期从左到右,第一电离能有逐渐增大的趋势,稀有气体的第一电离能最大,碱金属的第一电离能最小;

★同主族从上到下,第一电离能有逐渐减小的趋势.

说明:

①同周期元素,从左往右第一电离能呈增大趋势。电子亚层结构为全满、半满时较相邻元素要大即第 ⅡA 族、第 ⅤA 族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分别大于同周期相邻元素。Be、N、Mg、P

②.元素第一电离能的运用:

a.电离能是原子核外电子分层排布的实验验证.

b.用来比较元素的金属性的强弱. I1越小,金属性越强,表征原子失电子能力强弱.


(3).元素电负性的周期性变化.

元素的电负性:元素的原子在分子中吸引电子对的能力叫做该元素的电负性。

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电负性呈周期性变化:同周期从左到右,主族元素电负性逐渐增大;同一主族从上到下,元素电负性呈现减小的趋势.

电负性的运用:

a.确定元素类型(一般>1.8,非金属元素;<1.8,金属元素).

b.确定化学键类型(两元素电负性差值>1.7,离子键;<1.7,共价键).

c.判断元素价态正负(电负性大的为负价,小的为正价).

d.电负性是判断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强弱的重要参数(表征原子得电子能力强弱).

例8.下列各组元素,按原子半径依次减小,元素第一电离能逐渐升高的顺序排列的是

A.K、Na、Li B.N、O、C C.Cl、S、P D.Al、Mg、Na

例9.已知X、Y元素同周期,且电负性X>Y,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X与Y形成化合物时,X显负价,Y显正价

B.第一电离能可能Y小于X

C.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X对应的酸性弱于Y对应的酸性

D.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HmY小于HmX

二.化学键与物质的性质.

内容:离子键――离子晶体

1.理解离子键的含义,能说明离子键的形成.了解NaCl型和CsCl型离子晶体的结构特征,能用晶格能解释离子化合物的物理性质.


(1).化学键:相邻原子之间强烈的相互作用.化学键包括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


(2).离子键:阴、阳离子通过静电作用形成的化学键.

离子键强弱的判断:离子半径越小,离子所带电荷越多,离子键越强,离子晶体的熔沸点越高.

离子键的强弱可以用晶格能的大小来衡量,晶格能是指拆开1mol离子晶体使之形成气态阴离子和阳离子所吸收的能量.晶格能越大,离子晶体的熔点越高、硬度越大.

离子晶体:通过离子键作用形成的晶体.

典型的离子晶体结构:NaCl型和CsCl型.氯化钠晶体中,每个钠离子周围有6个氯离子,每个氯离子周围有6个钠离子,每个氯化钠晶胞中含有4个钠离子和4个氯离子;氯化铯晶体中,每个铯离子周围有8个氯离子,每个氯离子周围有8个铯离子,每个氯化铯晶胞中含有1个铯离子和1个氯离子.


(3).晶胞中粒子数的计算方法--均摊法.

2.了解共价键的主要类型σ键和π键,能用键能、键长、键角等数据说明简单分子的某些性质(对σ键和π键之间相对强弱的比较不作要求).


(1).共价键的分类和判断:σ键(“头碰头”重叠)和π键(“肩碰肩”重叠)、极性键和非极性键,还有一类特殊的共价键-配位键.


(2).共价键三参数.

共价键的键能与化学反应热的关系:反应热= 所有反应物键能总和-所有生成物键能总和.

3.了解极性键和非极性键,了解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及其性质的差异.


(1)共价键: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形成的化学键.


(2)键的极性:

极性键:不同种原子之间形成的共价键,成键原子吸引电子的能力不同,共用电子对发生偏移.

非极性键:同种原子之间形成的共价键,成键原子吸引电子的能力相同,共用电子对不发生偏移.


(3)分子的极性:

①极性分子:正电荷中心和负电荷中心不相重合的分子.

非极性分子:正电荷中心和负电荷中心相重合的分子.

②分子极性的判断:分子的极性由共价键的极性及分子的空间构型两个方面共同决定.

非极性分子和极性分子的比较

4.分子的空间立体结构(记住)

常见分子的类型与形状比较

5.了解原子晶体的特征,能描述金刚石、二氧化硅等原子晶体的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1).原子晶体:所有原子间通过共价键结合成的晶体或相邻原子间以共价键相结合而形成空间立体网状结构的晶体.


(2).典型的原子晶体有金刚石(C)、晶体硅(Si)、二氧化硅(SiO2).

金刚石是正四面体的空间网状结构,最小的碳环中有6个碳原子,每个碳原子与周围四个碳原子形成四个共价键;晶体硅的结构与金刚石相似;二氧化硅晶体是空间网状结构,最小的环中有6个硅原子和6个氧原子,每个硅原子与4个氧原子成键,每个氧原子与2个硅原子成键.


(3).共价键强弱和原子晶体熔沸点大小的判断:原子半径越小,形成共价键的键长越短,共价键的键能越大,其晶体熔沸点越高.如熔点:金刚石>碳化硅>晶体硅.

6.理解金属键的含义,能用金属键的自由电子理论解释金属的一些物理性质.知道金属晶体的基本堆积方式,了解常见金属晶体的晶胞结构(晶体内部空隙的识别、与晶胞的边长等晶体结构参数相关的计算不作要求).


(1).金属键:金属离子和自由电子之间强烈的相互作用.

请运用自由电子理论解释金属晶体的导电性、导热性和延展性.


(2)①金属晶体:通过金属键作用形成的晶体.

②金属键的强弱和金属晶体熔沸点的变化规律:阳离子所带电荷越多、半径越小,金属键越强,熔沸点越高.如熔点:NaNa>K>Rb>Cs.金属键的强弱可以用金属的原子

7. 了解简单配合物的成键情况(配合物的空间构型和中心原子的杂化类型不作要求).


(1)配位键:一个原子提供一对电子与另一个接受电子的原子形成的共价键.即成键的两个原子一方提供孤对电子,一方提供空轨道而形成的共价键.


(2)①.配合物:由提供孤电子对的配位体与接受孤电子对的中心原子(或离子)以配位键形成的化合物称配合物,又称络合物.

②形成条件:a.中心原子(或离子)必须存在空轨道. b.配位体具有提供孤电子对的原子.

③配合物的组成.

④配合物的性质:配合物具有一定的稳定性.配合物中配位键越强,配合物越稳定.当作为中心原子的金属离子相同时,配合物的稳定性与配体的性质有关.

三.分子间作用力与物质的性质.

1.知道分子间作用力的含义,了解化学键和分子间作用力的区别.

分子间作用力:把分子聚集在一起的作用力.分子间作用力是一种静电作用,比化学键弱得多,包括范德华力和氢键.

范德华力一般没有饱和性和方向性,而氢键则有饱和性和方向性.

2.知道分子晶体的含义,了解分子间作用力的大小对物质某些物理性质的影响.


(1).分子晶体:分子间以分子间作用力(范德华力、氢键)相结合的晶体.典型的有冰、干冰.


(2).分子间作用力强弱和分子晶体熔沸点大小的判断:组成和结构相似的物质,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分子间作用力越大,克服分子间引力使物质熔化和气化就需要更多的能量,熔、沸点越高.但存在氢键时分子晶体的熔沸点往往反常地高.

3.了解氢键的存在对物质性质的影响(对氢键相对强弱的比较不作要求).

NH
3、H2O、HF中由于存在氢键,使得它们的沸点比同族 其它 元素氢化物的沸点反常地高.

影响物质的性质方面:增大溶沸点,增大溶解性

表示方法:X—H……Y(N O F) 一般都是氢化物中存在.

4.了解分子晶体与原子晶体、离子晶体、金属晶体的结构微粒、微粒间作用力的区别.

四、几种比较


1、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的比较


2、非极性键和极性键的比较

3.物质溶沸点的比较(重点)


(1)不同类晶体:一般情况下,原子晶体>离子晶体>分子晶体


(2)同种类型晶体:构成晶体质点间的作用大,则熔沸点高,反之则小。

①离子晶体:离子所带的电荷数越高,离子半径越小,则其熔沸点就越高。

②分子晶体:对于同类分子晶体,式量越大,则熔沸点越高。

③原子晶体:键长越小、键能越大,则熔沸点越高。


(3)常温常压下状态

①熔点:固态物质>液态物质

②沸点:液态物质>气态物质

高中化学必修三知识点总结:原子结构与性质1能级与能层

⑴构造原理:随着核电荷数递增,大多数元素的电中性基态原子的电子按右图顺序填入核外电子运动轨道(能级),叫做构造原理。

能级交错:由构造原理可知,电子先进入4s轨道,后进入3d轨道,这种现象叫能级交错。说明:构造原理并不是说4s能级比3d能级能量低(实际上4s能级比3d能级能量高),而是指这样顺序填充电子可以使整个原子的能量最低。


(2)能量最低原理现代物质结构理论证实,原子的电子排布遵循构造原理能使整个原子的能量处于最低状态,简称能量最低原理。构造原理和能量最低原理是从整体角度考虑原子的能量高低,而不局限于某个能级。


(3)泡利(不相容)原理:基态多电子原子中,一个轨道里最多只能容纳两个电子,且电旋方向相反(用“↑↓”表示),这个原理称为泡利(Pauli)原理。


(4)洪特规则:当电子排布在同一能级的不同轨道(能量相同)时,总是优先单独占据一个轨道,而且自旋方向相同,这个规则叫洪特(Hund)规则

洪特规则特例:当p、d、f轨道填充的电子数为全空、半充满或全充满时,原子处于较稳定的状态。

4.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表示方法


(1)电子排布式①用数字在能级符号的右上角表明该能级上排布的电子数,这就是电子排布式,例如K:1s22s22p63s23p64s1。

②为了避免电子排布式书写过于繁琐,把内层电子达到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结构的部分以相应稀有气体的元素符号外加方括号表示,例如K:[Ar]4s1。

③外围电子排布式(价电子排布式)


(2)电子排布图(轨道表示式)是指将过渡元素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中符合上一周期稀有气体的原子的电子排布式的部分(原子实)或主族元素、0族元素的内层电子排布省略后剩下的式子。每个方框或圆圈代表一个原子轨道,每个箭头代表一个电子。如基态硫原子的轨道表示式为

二.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

1.一个能级组最多所容纳的电子数等于一个周期所包含的元素种类2n2。但一个能级组不一定全部是能量相同的能级,而是能量相近的能级。

2.元素周期表的分区


(1)根据核外电子排布

确定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的方法

?若已知元素序数Z,找出与之相近上一周期的惰性气体的原子序数R,先确定其周期数。再根究Z—R的值,确定元素所在的列,依照周期表的结构数出所在列对应的族序数。

③若已知元素的外围电子排布,可直接判断该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如:某元素的外围电子排布为4s24p4,由此可知,该元素位于p区,为第四周期ⅥA族元素。即最大能层为其周期数,最外层电子数为其族序数,但应注意过渡元素(副族与第Ⅷ族)的最大能层为其周期数,外围电子数应为其纵列数而不是其族序数(镧系、锕系除外)。


(2)主族元素价电子数=族序数,副族元素IIIB--VIII族价电子数=族序数IB,IIB价电子的最外层数=族序数


(3)各区元素化学性质及原子最外层电子排布特点

S区ns1-2p区ns2np1-
6、d区(n-1)d1-9ns1-
2、ds区(n-1)d10ns1-2

三.元素周期律

1.电离能、电负性


(1)电离能是指气态原子或离子失去1个电子时所需要的最低能量,第一电离能是指电中性基态原子失去1个电子转化为气态基态正离子所需要的最低能量。第一电离能数值越小,

原子越容易失去1个电子。在同一周期的元素中,碱金属(或第ⅠA族)第一电离能最小,稀有气体(或0族)第一电离能最大,同周期,从左到右总体呈现增大趋势。(Be,N,P,Mg除外)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第一电离能逐渐减小。同一原子的第二电离能比第一电离能要大


(2)元素的电负性用来描述不同元素的原子对键合电子吸引力的大小。


(3)电负性的应用

①判断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及其强弱②金属的电负性一般小于1.8,非金属的电负性一般大于1.8,而位于非金属三角区边界的“类金属”(如锗、锑等)的电负性则在1.8左右,它们既有金属性,又有非金属性。③金属元素的电负性越小,金属元素越活泼;非金属元素的电负性越大,非金属元素越活泼。④同周期自左到右,电负性逐渐增大,同主族自上而下,电负性逐渐减小。


(4)电离能的应用

①根据电离能数据确定元素核外电子的排布如:②确定元素在化合物中的化合价③判断元素金属性强弱

2.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3.对角线规则

在元素周期表中,某些主族元素与右下方的主族元素的有些性质是相似的。

高中化学必修3知识点总结相关 文章 :

★ 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

★ 高中化学必备的基础知识点归纳

★ 高中化学知识点提纲

★ 高一化学必修一第三章知识点总结归纳

★ 高考化学必背的知识点

★ 高中化学有机重要知识点

★ 最新高考化学知识点总结

★ 高中化学必修一知识点(第三章)

★ 高中重要的化学知识归纳整理

★ 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三章知识点总结

var _hmt = _hmt || []; (function() { var hm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hm.src = "https://hm.baidu.com/hm.js?3b57837d30f874be5607a657c671896b";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 s.parentNode.insertBefore(hm, s); })();
高一化学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学习犹如登山,有的人则注重最终目标,有的人则注重前进的过程,不论哪种,都有其各自丰富的内涵,无孰优劣孰之分,只要你觉得适合即可。下面是我整理分享的 高一化学 必修三知识点 总结 ,欢迎阅读!

高一化学必修三知识点总结1

一、化学实验安全


1、
(1)做有毒气体的实验时,应在通风厨中进行,并注意对尾气进行适当处

理(吸收或点燃等)。进行易燃易爆气体的实验时应注意验纯,尾气应燃烧掉或作适当处理。


(2)烫伤宜找医生处理。


(3)浓酸撒在实验台上,先用Na2CO3(或NaHCO3)中和,后用水冲擦干净。浓酸沾在皮肤上,宜先用干抹布拭去,再用水冲净。浓酸溅在眼中应先用稀NaHCO3溶液淋洗,然后请医生处理。


(4)浓碱撒在实验台上,先用稀醋酸中和,然后用水冲擦干净。浓碱沾在皮肤上,宜先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浓碱溅在眼中,用水洗净后再用硼酸溶液淋洗。


(5)钠、磷等失火宜用沙土扑盖。


(6)酒精及其他易燃有机物小面积失火,应迅速用湿抹布扑盖。

二、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

分离和提纯的 方法

过滤用于固液混合的分离一贴、二低、三靠如粗盐的提纯

蒸馏提纯或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防止液体暴沸,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如石油的蒸馏中冷凝管中水的流向如石油的蒸馏

萃取利用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的溶解度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所组成的溶液中提取出来的方法选择的萃取剂应符合下列要求:和原溶液中的溶剂互不相溶;对溶质的溶解度要远大于原溶剂用四氯化碳萃取溴水里的溴、碘

分液分离互不相溶的液体打开上端活塞或使活塞上的凹槽与漏斗上的水孔,使漏斗内外空气相通。打开活塞,使下层液体慢慢流出,及时关闭活塞,上层液体由上端倒出如用四氯化碳萃取溴水里的溴、碘后再分液

蒸发和结晶用来分离和提纯几种可溶性固体的混合物加热蒸发皿使溶液蒸发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动溶液;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的固体时,即停止加热分离NaCl和KNO3混合物

三、离子检验

离子所加试剂现象离子方程式

Cl-AgNO
3、稀HNO3产生白色沉淀Cl-+Ag+=AgCl↓

SO42-稀HCl、BaCl2白色沉淀SO42-+Ba2+=BaSO4↓

四、除杂

注意事项:为了使杂质除尽,加入的试剂不能是“适量”,而应是“过量”;但过量的试剂必须在后续操作中便于除去。

五、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

物质的量(n)是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体的物理量。

2.摩尔(mol):把含有6.02×1023个粒子的任何粒子集体计量为1摩尔。

3.阿伏加德罗常数:把6.02X1023mol-1叫作阿伏加德罗常数。

4.物质的量=物质所含微粒数目/阿伏加德罗常数n=N/NA

5.摩尔质量(M)
(1)定义: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叫摩尔质量.
(2)单位:g/mol或g..mol-1
(3)数值:等于该粒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

6.物质的量=物质的质量/摩尔质量(n=m/M)

六、气体摩尔体积

气体摩尔体积(Vm)
(1)定义:单位物质的量的气体所占的体积叫做气体摩尔体积.
(2)单位:L/mol

2.物质的量=气体的体积/气体摩尔体积n=V/Vm

3.标准状况下,Vm=22.4L/mol

高一化学必修三知识点总结2

基本概念

1.区分元素、同位素、原子、分子、离子、原子团、取代基的概念。正确书写常见元素的名称、符号、离子符号,包括IA、IVA、VA、VIA、VIIA族、稀有气体元素、1~20号元素及Zn、Fe、Cu、Hg、Ag、Pt、Au等。

2.物理变化中分子不变,化学变化中原子不变,分子要改变。常见的物理变化:蒸馏、分馏、焰色反应、胶体的性质(丁达尔现象、电泳、胶体的凝聚、渗析、布朗运动)、吸附、蛋白质的盐析、蒸发、分离、萃取分液、溶解除杂(酒精溶解碘)等。

常见的化学变化:化合、分解、电解质溶液导电、蛋白质变性、干馏、电解、金属的腐蚀、风化、硫化、钝化、裂化、裂解、显色反应、同素异形体相互转化、碱去油污、明矾净水、结晶水合物失水、浓硫酸脱水等。(注:浓硫酸使胆矾失水是化学变化,干燥气体为物理变化)

3.理解原子量(相对原子量)、分子量(相对分子量)、摩尔质量、质量数的涵义及关系。

4.纯净物有固定熔沸点,冰水混和、H2与D2混和、水与重水混和、结晶水合物为纯净物。

混合物没有固定熔沸点,如玻璃、石油、铝热剂、溶液、悬浊液、乳浊液、胶体、高分子化合物、漂白粉、漂粉精、天然油脂、碱石灰、王水、同素异形体组成的物质(O2与O3)、同分异构体组成的物质C5H12等。

5.掌握化学反应分类的特征及常见反应:

a.从物质的组成形式: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

b.从有无电子转移:氧化还原反应或非氧化还原反应c.从反应的微粒:离子反应或分子反应

d.从反应进行程度和方向:可逆反应或不可逆反应e.从反应的热效应:吸热反应或放热反应

6.同素异形体一定是单质,同素异形体之间的物理性质不同、化学性质基本相同。红磷和白磷、O2和O
3、金刚石和石墨及C60等为同素异形体,H2和D2不是同素异形体,H2O和D2O也不是同素异形体。同素异形体相互转化为化学变化,但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7.同位素一定是同种元素,不同种原子,同位素之间物理性质不同、化学性质基本相同。

8.同系物、同分异构是指由分子构成的化合物之间的关系。

9.强氧化性酸(浓H2SO
4、浓HNO
3、稀HNO
3、HClO)、还原性酸(H2S、H2SO3)、两性氧化物(Al2O3)、两性氢氧化物[Al(OH)3]、过氧化物(Na2O2)、酸式盐(NaHCO
3、NaHSO4)

10.酸的强弱关系:(强)HClO
4、HCl(HBr、HI)、H2SO
4、HNO3>(中强):H2SO
3、H3PO4>(弱):CH3COOH>H2CO3>H2S>HClO>C6H5OH>H2SiO3

11.与水反应可生成酸的氧化物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只生成酸的氧化物"才能定义为酸性氧化物

12.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的物质是两性氧化物或两性氢氧化物,如SiO2能同时与HF/NaOH反应,但它是酸性氧化物

13.甲酸根离子应为HCOO-而不是COOH-

14.离子晶体都是离子化合物,分子晶体不一定都是共价化合物,分子晶体许多是单质

15.同温同压,同质量的两种气体体积之比等于两种气体密度的反比

高一化学必修三知识点总结3


1、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


(1)棱柱:

定义:有两个面互相平行,其余各面都是四边形,且每相邻两个四边形的公共边都互相平行,由这些面所围成的几何体。

分类:以底面多边形的边数作为分类的标准分为三棱柱、四棱柱、五棱柱等。

表示:用各顶点字母,如五棱柱或用对角线的端点字母,如五棱柱

几何特征:两底面是对应边平行的全等多边形;侧面、对角面都是平行四边形;侧棱平行且相等;平行于底面的截面是与底面全等的多边形。


(2)棱锥

定义:有一个面是多边形,其余各面都是有一个公共顶点的三角形,由这些面所围成的几何体

分类:以底面多边形的边数作为分类的标准分为三棱锥、四棱锥、五棱锥等

表示:用各顶点字母,如五棱锥

几何特征:侧面、对角面都是三角形;平行于底面的截面与底 面相 似,其相似比等于顶点到截面距离与高的比的平方。


(3)棱台:

定义:用一个平行于棱锥底面的平面去截棱锥,截面和底面之间的部分

分类:以底面多边形的边数作为分类的标准分为三棱态、四棱台、五棱台等

表示:用各顶点字母,如五棱台

几何特征:①上下底面是相似的平行多边形②侧面是梯形③侧棱交于原棱锥的顶点


(4)圆柱:

定义:以矩形的一边所在的直线为轴旋转,其余三边旋转所成的曲面所围成的几何体

几何特征:①底面是全等的圆;②母线与轴平行;③轴与底面圆的半径垂直;④侧面展开图是一个矩形。


(5)圆锥:

定义:以直角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为旋转轴,旋转一周所成的曲面所围成的几何体

几何特征:①底面是一个圆;②母线交于圆锥的顶点;③侧面展开图是一个扇形。


(6)圆台:

定义:用一个平行于圆锥底面的平面去截圆锥,截面和底面之间的部分

几何特征:①上下底面是两个圆;②侧面母线交于原圆锥的顶点;③侧面展开图是一个弓形。


(7)球体:

定义:以半圆的直径所在直线为旋转轴,半圆面旋转一周形成的几何体

几何特征:①球的截面是圆;②球面上任意一点到球心的距离等于半径。


2、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

定义三视图:正视图(光线从几何体的前面向后面正投影);侧视图(从左向右)、俯视图(从上向下)

注:正视图反映了物体上下、左右的位置关系,即反映了物体的高度和长度;

俯视图反映了物体左右、前后的位置关系,即反映了物体的长度和宽度;

侧视图反映了物体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即反映了物体的高度和宽度。


3、空间几何体的直观图——斜二测画法

斜二测画法特点:①原来与x轴平行的线段仍然与x平行且长度不变;②原来与y轴平行的线段仍然与y平行,长度为原来的一半。


高一化学必修三知识点总结相关 文章 :

★ 高中化学选修3知识点总结与解题策略

★ 高中语文必修三知识归纳总结

★ 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 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与复习要点

★ 高一化学必修二知识点归纳

★ 中小学各学科学习方法总结

★ 高一英语必修三知识点梳理

★ 高中英语必修三知识点总结归纳

★ 高中生物必修三常见知识点归纳

★ 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梳理归纳


高二化学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篇一】

  1.化学能与热能

  (1)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

  (2)化学反应吸收能量或放出能量的决定因素: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

  a.吸热反应:反应物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b.放热反应: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3)化学反应的一大特征:化学反应的过程中总是伴随着能量变化,通常表现为热量变化

  练习:

  氢气在氧气中燃烧产生蓝色火焰,在反应中,破坏1molH-H键消耗的能量为Q1kJ,破坏1molO=O键消耗的能量为Q2kJ,形成1molH-O键释放的能量为Q3kJ。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B)

  A.2Q1+Q2>4Q3B.2Q1+Q2<4Q3

  C.Q1+Q2

  (4)常见的放热反应:

  A.所有燃烧反应;B.中和反应;C.大多数化合反应;D.活泼金属跟水或酸反应;

  E.物质的缓慢氧化

  (5)常见的吸热反应:

  A.大多数分解反应;

  氯化铵与八水合氢氧化钡的反应。

  (6)中和热:(重点)

  A.概念:稀的强酸与强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H2O(液态)时所释放的热量。

  2.化学能与电能

  (1)原电池(重点)

  A.概念:

  B.工作原理:

  a.负极:失电子(化合价升高),发生氧化反应

  b.正极:得电子(化合价降低),发生还原反应

  C.原电池的构成条件:

  关键是能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能形成原电池

  a.有两种活泼性不同的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导体作电极

  b.电极均插入同一电解质溶液

  c.两电极相连(直接或间接)形成闭合回路

  D.原电池正、负极的判断:

  a.负极:电子流出的电极(较活泼的金属),金属化合价升高

  b.正极:电子流入的电极(较不活泼的金属、石墨等):元素化合价降低

  E.金属活泼性的判断:

  a.金属活动性顺序表

  b.原电池的负极(电子流出的电极,质量减少的电极)的金属更活泼;

  c.原电池的正极(电子流入的电极,质量不变或增加的电极,冒气泡的电极)为较不活泼金属

  F.原电池的电极反应:(难点)

  a.负极反应:X-ne=Xn-

  b.正极反应:溶液中的阳离子得电子的还原反应

  (2)原电池的设计:(难点)

  根据电池反应设计原电池:(三部分+导线)

  A.负极为失电子的金属(即化合价升高的物质)

  B.正极为比负极不活泼的金属或石墨

  C.电解质溶液含有反应中得电子的阳离子(即化合价降低的物质)

  (3)金属的电化学腐蚀

  A.不纯的金属(或合金)在电解质溶液中的腐蚀,关键形成了原电池,加速了金属腐蚀

  B.金属腐蚀的防护:

  a.改变金属内部组成结构,可以增强金属耐腐蚀的能力。如:不锈钢。

  b.在金属表面覆盖一层保护层,以断绝金属与外界物质接触,达到耐腐蚀的效果。(油脂、油漆、搪瓷、塑料、电镀金属、氧化成致密的氧化膜)

  c.电化学保护法:

  牺牲活泼金属保护法,外加电流保护法

  (4)发展中的化学电源

  A.干电池(锌锰电池)

  a.负极:Zn-2e-=Zn2+

  b.参与正极反应的是MnO2和NH4+

  B.充电电池

  a.铅蓄电池:

  铅蓄电池充电和放电的总化学方程式

  放电时电极反应:

  负极:Pb+SO42--2e-=PbSO4

  正极:PbO2+4H++SO42-+2e-=PbSO4+2H2O

  b.氢氧燃料电池:它是一种高效、不污染环境的发电装置。它的电极材料一般为活性电极,具有很强的催化活性,如铂电极,活性炭电极等。

  总反应:2H2+O2=2H2O

  电极反应为(电解质溶液为KOH溶液)

  负极:2H2+4OH--4e-→4H2O

  正极:O2+2H2O+4e-→4OH-

  3.化学反应速率与限度

  (1)化学反应速率

  A.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

  B.计算(重点)

  a.简单计算

  b.已知物质的量n的变化或者质量m的变化,转化成物质的量浓度c的变化后再求反应速率v

  c.化学反应速率之比=化学计量数之比,据此计算:

  已知反应方程和某物质表示的反应速率,求另一物质表示的反应速率;

  已知反应中各物质表示的反应速率之比或△C之比,求反应方程。

  d.比较不同条件下同一反应的反应速率

  关键:找同一参照物,比较同一物质表示的速率(即把其他的物质表示的反应速率转化成同一物质表示的反应速率)

  (2)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重点)

  A.决定化学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反应物自身的性质(内因)

  B.外因:

  a.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

  b.升高温度(任何反应,无论吸热还是放热),加快反应速率

  c.催化剂一般加快反应速率

  d.有气体参加的反应,增大压强,反应速率加快

  e.固体表面积越大,反应速率越快

  f.光、反应物的状态、溶剂等

  (3)化学反应的限度

  A.可逆反应的概念和特点

  B.绝大多数化学反应都有可逆性,只是不同的化学反应的限度不同;相同的化学反应,不同的条件下其限度也可能不同

  a.化学反应限度的概念:

  一定条件下,当一个可逆反应进行到正反应和逆反应的速率相等,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不再改变,达到表面上静止的一种“平衡状态”,这种状态称为化学平衡状态,简称化学平衡,这就是可逆反应所能达到的限度。

  b.化学平衡的曲线:

  c.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

  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浓度保持不变

  ↓

  正反应速率=逆反应速率

  ↓

  消耗A的速率=生成A的速率

  d.怎样判断一个反应是否达到平衡:

  (1)正反应速率与逆反应速率相等;(2)反应物与生成物浓度不再改变;

  (3)混合体系中各组分的质量分数不再发生变化;

  (4)条件变,反应所能达到的限度发生变化。

  化学平衡的特点:逆、等、动、定、变、同。

  【典型例题】

  例1.在密闭容器中充入SO2和18O2,在一定条件下开始反应,在达到平衡时,18O存在于(D)

  A.只存在于氧气中

  B.只存在于O2和SO3中

  C.只存在于SO2和SO3中

  D.SO
2、SO
3、O2中都有可能存在

  例2.下列各项中,可以说明2HIH2+I2(g)已经达到平衡状态的是(BDE)

  A.单位时间内,生成nmolH2的同时生成nmolHI

  B.一个H—H键断裂的同时,有2个H—I键断裂

  C.温度和体积一定时,容器内压强不再变化

  D.温度和体积一定时,某一生成物浓度不再变化

  E.温度和体积一定时,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变化

  F.条件一定,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变化

  化学平衡移动原因:v正≠v逆

  v正>v逆正向v正.<v逆逆向 p=""> </v逆逆向>

  浓度:其他条件不变,增大反应物浓度或减小生成物浓度,正向移动反之

  压强:其他条件不变,对于反应前后气体,总体积发生变化的反应,增大压强,平衡向气体体积缩小的方向移动,反之…

  温度:其他条件不变,温度升高,平衡向吸热方向移动反之…

  催化剂:缩短到达平衡的时间,但平衡的移动无影响

  勒沙特列原理:如果改变影响化学平衡的一个条件,平衡将向着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发生移动。

【篇二】

  1——原子半径

  (1)除第1周期外,其他周期元素(惰性气体元素除外)的原子半径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减小;

  (2)同一族的元素从上到下,随电子层数增多,原子半径增大。

  2——元素化合价

  (1)除第1周期外,同周期从左到右,元素正价由碱金属+1递增到+7,非金属元素负价由碳族-4递增到-1(氟无正价,氧无+6价,除外);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1.原子结构:如:的质子数与质量数,中子数,电子数之间的关系

  2.元素周期表和周期律

  (1)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A.周期序数=电子层数

  B.原子序数=质子数

  C.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元素的正价数

  D.主族非金属元素的负化合价数=8-主族序数

  E.周期表结构

  (2)元素周期律(重点)

  A.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强弱的比较(难点)

  a.单质与水或酸反应置换氢的难易或与氢化合的难易及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b.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或酸性强弱

  c.单质的还原性或氧化性的强弱

  (注意:单质与相应离子的性质的变化规律相反)

  B.元素性质随周期和族的变化规律

  a.同一周期,从左到右,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变弱

  b.同一周期,从左到右,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c.同一主族,从上到下,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增强

  d.同一主族,从上到下,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减弱

  C.第三周期元素的变化规律和碱金属族和卤族元素的变化规律(包括物理、化学性质)

  D.微粒半径大小的比较规律:

  a.原子与原子b.原子与其离子c.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

  (3)元素周期律的应用(重难点)

  A.“位,构,性”三者之间的关系

  a.原子结构决定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

  b.原子结构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

  c.以位置推测原子结构和元素性质

  B.预测新元素及其性质

  3.化学键(重点)

  (1)离子键:

  A.相关概念:

  B.离子化合物:大多数盐、强碱、典型金属氧化物

  C.离子化合物形成过程的电子式的表示(难点)

  (AB,A2B,AB2,NaOH,Na2O2,NH4Cl,O22-,NH4+)

  (2)共价键:

  A.相关概念:

  B.共价化合物:只有非金属的化合物(除了铵盐)

  C.共价化合物形成过程的电子式的表示(难点)

  (NH3,CH4,CO2,HClO,H2O2)

  D极性键与非极性键

  (3)化学键的概念和化学反应的本质:


<style type="text/css"> .d97ll9p18,.hf4165tsy60,.l798j90m9c,.b8g0c4f8,.ce51uh2l2,.r074hxsdt,.st7eziu4,.t78g4h296ye{display:inline-block;font-size: 0!important;width:1em;height:1em;visibility:hidden;line-height:0;} .dmio1o5ay,.thlu4w55,.x6ru2j8,.dnn54q4{display:inline-block;width:.1px;height:.1px;overflow:hidden;visibility:hidden;} .hr389ea7c,.vuh2rx4ckc,.e6p5d7d91nb,.edf125ht,.xnolj2yb,.n8b4cu5,.r3376d,.wxm313{display:none!important;} </style>
高中化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1

  航刘销资呀史较安一、金属矿物的开发利用

  
1、析李树括示常见金属的冶炼:①加热分解法:②加热还原法:铝热反应③电解法:电解氧化铝

  
2、金属活动顺序与金属冶商零垂零奏常岁物技短乱炼的关系:

  金属活动性理想知识网序表中,位置越靠后,越容易被还原,用一般的还原方法就能使金属还原;金属的位置越靠前,越难被还原,最活泼金属只能用最强的还原手段来还原。(离第丰显子)

  二、海水资源的开发利用

  
1、海水的组成:含八十多种元素。

  其中,H、O、Cl、Na、K、Mg、Ca、S、C、F、B、Br、Sr等总量占99%以上去愿黄数外员措青接富圆,其余为微量元素;特点是总储量大而浓度小

  
2、海水资源的利用:

  
(1)海水淡化:①蒸面鱼财表突另活买馏法;②电渗析法;③离子交换法;④反渗透法等。

  
(2)海水制盐:利用浓缩、沉淀、过滤、结晶、重结晶等分离方法制备得到各种盐。

  三、环境保护与绿色化学

研妈阳  绿色化学理念核心: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上减少措至和消除工业生产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又称为“环境无害化学”、“环境友好化学”、“清洁化学”。

  从环殖解吧皇械仍一境观点看:强调从源头上消除污染。(从一开始就避免污染物的产生)

  从经济观点看:它提倡合理利用资源和能源,降低生产成本。(尽可能提高原子利用率)

  热点:原子经济性——反应物原子全部转化为久兵秋存讨耐福扬训粉心最终的期望产物,原子利用率为100%

  高中化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2

  
1、最简单的有弦声路机化合物甲烷

  氧化反应CH4(g)+2O2(g)→CO2(g)+2H2O(l)

  取代反应CH4+Cl2(g)→CH3Cl+HCl

  烷烃的通式:CnH2n+2n≤4为气体、所有1-4个碳内的烃为气体,都难溶于水,比演容王书利水轻

  碳原子数在十以下的,依次用甲、乙、丙、丁、戊杨相降工汽张坚并手额、己、庚、辛、壬、

  同系物:结构相似,在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2原子团的物质互屋洲直呀第特称为同系物

  同分异构体上营论煤统宗重:具有同分异构现象的化合物互称为同分异构

  同素异形体:同种元素形成不同的单质

  同位素:相同的质子数不同的中子数的同一类元素的原子

  
2、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重要化工原料

  乙烯C2H4(含不饱和的C=C双键,能使KMnO4溶液和溴的溶液褪色)

  氧化反应2C2H4+3O2→2CO2+2H2O

  加成反应CH2=CH2+Br2→CH2Br-CH2Br(先断后接,变内接为外接)

  加聚反应nCH2=CH2→[CH2-CH2]n(高分子化合物,难降解,白色污染)

  石油化工最重要的基本原料,植物生长调节剂和果实的催熟剂,

  乙烯的产量是衡量国家石油化工发展水平的标志

  苯是一种无色、有特殊气味的液体,有毒,不溶于水,良好的有机溶剂

  苯的结构特点:苯分子中的碳碳键是介于单键和双键之间的一种独特的键

  氧化反应2C6H6+15O2→12CO2+6H2O

  取代反应溴代反应+Br2→-Br+HBr

  硝化反应+HNO3→-NO2+H2O

  加成反应+3H2→

  高中化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3

  一、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1、元素周期表的编排原则:

  ①按照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

  ②将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排成一个横行——周期;

  ③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从上到下排成纵行——族

  
2、如何精确表示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周期序数=电子层数;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

  口诀:三短三长一不全;七主七副零八族

  熟记:三个短周期,第一和第七主族和零族的元素符号和名称

  
3、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判断依据:

  ①元素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

  单质跟水或酸起反应置换出氢的难易;

  元素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氢氧化物的碱性强弱;置换反应。

  ②元素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

  单质与氢气生成气态氢化物的难易及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强弱;置换反应。

  
4、核素: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

  ①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A==Z+N

  ②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同位素。(同一元素的各种同位素物理性质不同,化学性质相同)

  高中化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4

  第一单元

  1——原子半径

  (1)除第1周期外,其他周期元素(惰性气体元素除外)的原子半径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减小;

  (2)同一族的元素从上到下,随电子层数增多,原子半径增大.

  2——元素化合价

  (1)除第1周期外,同周期从左到右,元素最高正价由碱金属+1递增到+7,非金属元素负价由碳族-4递增到-1(氟无正价,氧无+6价,除外);

  (2)同一主族的元素的最高正价、负价均相同

  
(3) 所有单质都显零价

  3——单质的熔点

  (1)同一周期元素随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组成的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增,非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减;

  (2)同一族元素从上到下,元素组成的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减,非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增

  4——元素的金属性与非金属性 (及其判断)

  (1)同一周期的元素电子层数相同.因此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原子越容易得电子,从左到右金属性递减,非金属性递增;

  (2)同一主族元素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因此随着电子层数的增加,原子越容易失电子,从上到下金属性递增,非金属性递减.

  判断金属性强弱

  金属性(还原性) 1,单质从水或酸中置换出氢气越容易越强

  2,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越强(1—20号,K最强;总体Cs最强 最

  非金属性(氧化性)1,单质越容易与氢气反应形成气态氢化物

  2,氢化物越稳定

  3,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1—20号,F最强;最体一样)

  5——单质的氧化性、还原性

  一般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其单质的还原性越强,其氧化物的阳离子氧化性越弱;

  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单质的氧化性越强,其简单阴离子的还原性越弱.

  推断元素位置的规律

  判断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应牢记的规律:

  (1)元素周期数等于核外电子层数;

  (2)主族元素的序数等于最外层电子数.

  阴阳离子的半径大小辨别规律

  由于阴离子是电子最外层得到了电子 而阳离子是失去了电子

  6——周期与主族

  周期:短周期(1—3);长周期(4—6,6周期中存在镧系);不完全周期(7).

  主族:ⅠA—ⅦA为主族元素;ⅠB—ⅦB为副族元素(中间包括Ⅷ);0族(即惰性气体)

  所以, 总的说来

  
(1) 阳离子半径原子半径

  
(3) 阴离子半径>阳离子半径

  (4 对于具有相同核外电子排布的离子,原子序数越大,其离子半径越小.

  以上不适合用于稀有气体!

  专题一 :第二单元

  一 、化学键:

  1,含义:分子或晶体内相邻原子(或离子)间强烈的相互作用.

  2,类型 ,即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

  离子键是由异性电荷产生的吸引作用,例如氯和钠以离子键结合成NaCl.

  1,使阴、阳离子结合的静电作用

  2,成键微粒:阴、阳离子

  3,形成离子键:a活泼金属和活泼非金属

  b部分盐(Nacl、NH4cl、BaCo3等)

  c强碱(NaOH、KOH)

  d活泼金属氧化物、过氧化物

  4,证明离子化合物:熔融状态下能导电

  共价键是两个或几个原子通过共用电子(1,共用电子对对数=元素化合价的绝对值

  2,有共价键的化合物不一定是共价化合物)

  对产生的吸引作用,典型的共价键是两个原子借吸引一对成键电子而形成的.例如,两个氢核同时吸引一对电子,形成稳定的氢分子.

  1,共价分子电子式的表示,P13

  2,共价分子结构式的表示

  3,共价分子球棍模型(H2O—折现型、NH3—三角锥形、CH4—正四面体)

  4,共价分子比例模型

  补充:碳原子通常与其他原子以共价键结合

  乙烷(C—C单键)

  乙烯(C—C双键)

  乙炔(C—C三键)

  金属键则是使金属原子结合在一起的相互作用,可以看成是高度离域的共价键.

  二、分子间作用力(即范德华力)

  1,特点:a存在于共价化合物中

  b化学键弱的多

  c影响熔沸点和溶解性——对于组成和结构相似的分子,其范德华力一般随着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大而增大.即熔沸点也增大(特例:HF、NH
3、H2O)

  三、氢键

  1,存在元素:O(H2O)、N(NH3)、F(HF)

  2,特点:比范德华力强,比化学键弱

  补充:水无论什么状态氢键都存在

  专题一 :第三单元

  一,同素异形(一定为单质)

  1,碳元素(金刚石、石墨)

  氧元素(O
2、O3)

  磷元素(白磷、红磷)

  2,同素异形体之间的转换——为化学变化

  二,同分异构(一定为化合物或有机物)

  分子式相同,分子结构不同,性质也不同

  1,C4H10(正丁烷、异丁烷)

  2,C2H6(乙醇、二甲醚)

  三,晶体分类

  离子晶体:阴、阳离子有规律排列

  1,离子化合物(KNO
3、NaOH)

  2,NaCl分子

  3,作用力为离子间作用力

  分子晶体:由分子构成的物质所形成的晶体

  1,共价化合物(CO
2、H2O)

  2,共价单质(H
2、O
2、S、I
2、P4)

  3,稀有气体(He、Ne)

  原子晶体:不存在单个分子

  1,石英(SiO2)、金刚石、晶体硅(Si)

  金属晶体:一切金属

  总结:熔点、硬度——原子晶体>离子晶体>分子晶体

  专题二 :第一单元

  一、反应速率

  1,影响因素:反应物性质(内因)、浓度(正比)、温度(正比)、压强(正比)、反应面积、固体反应物颗粒大小

  二、反应限度(可逆反应)

  化学平衡: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不再变化,到达平衡.

  专题二 :第二单元

  一、热量变化

  常见放热反应:1,酸碱中和

  2,所有燃烧反应

  3,金属和酸反应

  4,大多数的化合反应

  5,浓硫酸等溶解

  常见吸热反应:1,CO2+C====2CO

  2,H2O+C====CO+H2(水煤气)

  3,Ba(OH)2晶体与NH4Cl反应

  4,大多数分解反应

  5,硝酸铵的溶解

  热化学方程式;注意事项5

  二、燃料燃烧释放热量

  专题二 :第三单元

  一、化学能→电能(原电池、燃料电池)

  1,判断正负极:较活泼的为负极,失去电子,化合价升高,为氧化反应,阴离子在负极

  2,正极:电解质中的阳离子向正极移动,得到电子,生成新物质

  3,正负极相加=总反应方程式

  4,吸氧腐蚀

  A中性溶液(水)

  B有氧气

  Fe和C→正极:2H2O+O2+4e—====4OH—

  补充:形成原电池条件

  1,有自发的 氧化反应

  2,两个活泼性不同的电极

  3,同时与电解质接触

  4,形成闭合回路

  二、化学电源

  1,氢氧燃料电池

  阴极:2H++2e—===H2

  阳极:4OH——4e—===O2+2H2O

  2,常见化学电源

  银锌纽扣电池

  负极:

  正极:

  铅蓄电池

  负极:

  正极:

  三、电能→化学能

  1,判断阴阳极:先判断正负极,正极对阳极(发生氧化反应),负极对阴极

  2,阳离子向阴极,阴离子向阳极(异性相吸)

  补充:电解池形成条件

  1,两个电极

  2,电解质溶液

  3,直流电源

  4,构成闭合电路

  第一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1. 原子结构:如: 的质子数与质量数,中子数,电子数之间的关系

  2. 元素周期表和周期律

  (1)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A. 周期序数=电子层数

  B. 原子序数=质子数

  C. 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元素的最高正价数

  D. 主族非金属元素的负化合价数=8-主族序数

  E. 周期表结构

  (2)元素周期律(重点)

  A. 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强弱的比较(难点)

  a. 单质与水或酸反应置换氢的难易或与氢化合的难易及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b. 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或酸性强弱

  c. 单质的还原性或氧化性的强弱

  (注意:单质与相应离子的性质的变化规律相反)

  B. 元素性质随周期和族的变化规律

  a. 同一周期,从左到右,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变弱

  b. 同一周期,从左到右,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c. 同一主族,从上到下,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增强

  d. 同一主族,从上到下,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减弱

  C. 第三周期元素的变化规律和碱金属族和卤族元素的变化规律(包括物理、化学性质)

  D. 微粒半径大小的比较规律:

  a. 原子与原子 b. 原子与其离子 c. 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

  (3)元素周期律的应用(重难点)

  A. “位,构,性”三者之间的关系

  a. 原子结构决定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

  b. 原子结构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

  c. 以位置推测原子结构和元素性质

  B. 预测新元素及其性质

  3. 化学键(重点)

  (1)离子键:

  A. 相关概念:

  B. 离子化合物:大多数盐、强碱、典型金属氧化物

  C. 离子化合物形成过程的电子式的表示(难点)

  (AB, A2B,AB2, NaOH,Na2O2,NH4Cl,O22-,NH4+)

  (2)共价键:

  A. 相关概念:

  B. 共价化合物:只有非金属的化合物(除了铵盐)

  C. 共价化合物形成过程的电子式的表示(难点)

  (NH3,CH4,CO2,HClO,H2O2)

  D 极性键与非极性键

  (3)化学键的概念和化学反应的本质:

  第二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1. 化学能与热能

  (1)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

  (2)化学反应吸收能量或放出能量的决定因素: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

  a. 吸热反应: 反应物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b. 放热反应: 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3)化学反应的一大特征:化学反应的过程中总是伴随着能量变化,通常表现为热量变化

  练习:

  氢气在氧气中燃烧产生蓝色火焰,在反应中,破坏1molH-H键消耗的能量为Q1kJ,破坏1molO = O键消耗的能量为Q2kJ,形成1molH-O键释放的能量为Q3kJ.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 B )

  A.2Q1+Q2>4Q3 B.2Q1+Q2


<style type="text/css"> .c3r8v0,.p8vk4w,.zq10d1zf30,.rv86h1t,.ws5jwf,.o817gw,.imulax53{display:inline-block;width:.1px;height:.1px;overflow:hidden;visibility:hidden;} .s6vew6p0,.hflyh8,.o6165p8f5,.flega19j,.i385fx589,.k791mvz{display:none!important;} .co95m81ft2w,.geu1f09yg,.w2bdxxs05,.wc1177,.k396d80z,.j8n2j1f368,.huv291txx{display:inline-block;font-size: 0!important;width:1em;height:1em;visibility:hidden;line-height:0;} </style>
化学必修一第三章知识点总结

化学必修一第三章知识点总结

  化学必修一第三章是关于金属及其化合物的知识。以下是我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化学必修一第三章知识点总结命历搞胡鱼,欢迎大家阅读。

  化学来自必修一第三章知识点理想知识网总结

  1.元素的存准责年翻呼乙孔在形式有两种:游离态和化合态菜则浓边约振创弱

  
(1)钠镁铝只以化合态形式存在:钠元素的主要存在形式是氯化钠,镁元素的存在形式有菱镁矿,铝元素的存在形式有铝土矿。

  
(2)铁元延爱素有两种存在形式木效外远远程溶:游离态的陨铁和化合态的铁矿石。

  2.金属单质的用途:

  
(1)利用钠元素的特征焰胶数色(黄色)制高压钠灯,高压钠灯的透雾力强,可以做航标灯;利用钠单质的熔点低,钠钾合金常温下呈液态,做原子反应堆的导热剂;利用钠单质制备过氧化钠,利用钠单质还原熔融态的四氯化钛制备金属钛。

  
(2)镁条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用来做照明弹。

  
(3)利用铝的良好导电性,做导线。利用铝块和铝粉的颜色都是银白色,铝粉制成银粉(白色涂料)。

  3.金属化合物的用途:

  
(1)过氧化钠做漂白剂,过氧化钠做水下作业、坑道下作业的供氧剂;氯化钠、碳酸钠、碳权当绝编外酸氢钠做食品添加剂;氯化钠做接信功诗汽换程若灯为制备单质钠和氯气的原确考情绿愿带料,氯化钠做为制备氢氧化钠、氢气、氯气的原料。

  
(2)氧化镁的熔点高,做耐高温的材料:耐火管、耐火坩埚、耐高温的`实验仪器。

  
(3)明矾做净水剂。

  4.金属的分类:

  
(1)根据冶金工业标准分类:铁(铬、锰)为黑色金属,其余金属(钠镁铝等)为有色金属。

  
(2)根据密度分类:密度大于4.5g/cm3的金属是重金属:如铁、铜、铅、钡,密度小于4.5g/cm3的金属县顾片配大施是轻金属:如钠、镁、铝。

  5.氧化物的分类:二元化合物,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青依民富领易素,并且氧元素呈负二价的化基盐呀合物是氧化物。

  (1)氧化物(根据氧化物中非氧元素的种类)分为金属氧践充医告范简让满初化物和非金属氧化物

  
(2)金属氧化物分为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两性氧化物。

  
(3)非金属氧化物分为酸性氧化物、不成盐氧化物。

  
(4)氧化物(根据氧化物是否与碱或酸反应生成盐)分为成盐氧化物和不成盐氧化物(CO 、NO)。

  (5)成盐氧化物分为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两性氧化物。

  
(6)酸性氧化物分为高价态的金属氧化物(Mn2O7)和非金属氧化物(CO2)。

  
(7)碱性氧化物只能是金属氧化物(CaO)。

  
(8)两性氧化物只能是金
属氧化物(Al2O3 、ZnO)。

  6.金属氢氧化物的分类:碱性氢氧化物和两性氢氧化物。

  7.含金属阳离子的物质分为金属单质、金属氧化物、金属氢氧化物、金属无氧酸盐、金属含氧酸盐。

  8.酸轻班述搞香及根离子分为三类:

  
(1)含金属元素的含氧酸根离子(AlO2- 、MnO4-)。

  
(2)含非金属元素的含氧酸根离子(NO3-)。

  
(3)含非金属元素的无氧酸根坐尽术属静似识离子(Cl-)等。

  9.阳离子分类:

  
(1)金属阳离子(Na+)和非金属阳离子(H+ 、NH4+)。

  +
(2)阳离子分单一价态阳离子(Na)和变价态阳离子(Fe2+ 、Fe3+),单一价态的阳离子和最

  高价态的阳离子只有氧化性,氧化性顺序:Ag+ > Fe3+ > Cu2+ > H+ ;较低价态的金属离子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遇到强氧化剂呈还原性,遇到强还原剂呈氧化性。

  10.温度不同产物不同的化学方程式:

  4Na+O2=2Na2O ; 2Na+O2=Na2O2

  11.量不同产物不同的化学方程式:

  CO2 + NaOH = NaHCO3 CO2+2NaOH =Na2CO3 + H2O

  Na2CO3 +HCl =NaHCO3+NaCl Na2CO3 +2HCl=2NaCl + H2O+CO2↑ NaHCO3+Ca(OH)2=CaCO3+NaOH+H2O 2NaHCO3+Ca(OH)2=CaCO3↓+Na2CO3+ 2H2O

  Al2(SO4)3+6NaOH=2Al(OH)3↓+3Na2SO4

  Al2(SO4)3+8NaOH=2NaAlO2+3Na2SO4+4H2O

  2KAl(SO4)2+3Ba(OH)2=2Al(OH)3↓+3BaSO4↓+K2SO4 KAl(SO4)2+2Ba(OH)2=2H2O+2BaSO4↓+KAlO2

  12.物质既能跟强酸反应又能跟强碱反应的的化学方程式:

  2Al+2NaOH+2H2O=2NaAlO2+3H2 ↑ 2Al+6HCl=2AlCl3+3H2 ↑

  Al2O3 +2NaOH=2NaAlO2+H2O Al2O3 +6HCl=2AlCl3+3H2O

  Al(OH)3+NaOH=NaAlO2+2H2O Al(OH)3+3HCl=AlCl3+3H2O

  NaHCO3+ NaOH= Na2CO3 + H2O NaHCO3+ HCl = NaCl + H2O+CO2↑

  13.相互转化的化学方程式

  氧化还原反应实例:除去氯化铁中的氯化亚铁: 2FeCl2+Cl2=2FeCl3

  氧化还原反应实例:除去氯化亚铁中的氯化铁: 2FeCl3+Fe=3FeCl2

  酸碱性实例:除去碳酸氢钠中的碳酸钠: Na2CO3+CO2+H2O=2NaHCO3

  酸碱性实例:除去碳酸钠中的碳酸氢钠: NaHCO3 +NaOH = Na2CO3 + H2O 2NaHCO3= Na2CO3+CO2 ↑+H2O

  14.酸碱性强弱区别的化学方程式

  硫酸铝溶液中滴入过量的强碱溶液不再有沉淀:

  Al2(SO4)3+8NaOH=2NaAlO2+3Na2SO4+4H2O

  离子方程式:Al3+ +4OH- = AlO2- +2H2O

  硫酸铝溶液中滴入过量的弱碱氨水溶液始终有沉淀: Al2(SO4)3+6NH3·H2O=2Al(OH)3 ↓+3(NH4)2SO4

  离子方程式:Al3+ +3 NH3·H2O =Al(OH)3 ↓+3NH4+

  15.互滴法鉴别无色试剂的实验组:碳酸钠溶液和盐酸,硫酸铝溶液和强碱,偏酸盐溶液和强酸

  ***.fe2+的检验:

  ①取少量待测液于试管中,在试管中滴入可溶性碱溶液,先产生白色沉淀,过一会沉淀变成灰绿色,最终变成红褐色,说明溶液中有Fe2+ 。

  ④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S2-、I-;21.与Al3+不能共存的离子有:;①发生复分解反应的离子:OH-;22.与H+不能共存的离子有:;①发生复分解反应产生气体的离子:CO32-、HC;②发生复分解反应产生沉淀的离子:AlO2-、[S;③发生复分解反应没有任何现象的离子:OH-、F-;23.与OH-不能共存的离子有:;①发生复分解反应产生气体的离子:NH

  ④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S2- 、I- 。

  21.与Al3+不能共存的离子有:

  ①发生复分解反应的离子:OH- 。②发生络合反应的离子:F- 。③发生双水解反应的离子:CO32- 、HCO3- 、S2- 、AlO2- 。

  22.与H+不能共存的离子有:

  ①发生复分解反应产生气体的离子:CO32- 、HCO3- 、(S2- 、HS- 、S2O32- )。

  ②发生复分解反应产生沉淀的离子:AlO2- 、[SiO32- 、C6H5O- (石炭酸根)]。

  ③发生复分解反应没有任何现象的离子: OH- 、F- 、ClO- 、(PO43- 、HPO42- 、H2PO4- 、CH3COO- 、HC2O4- 、C2O42- )。

  23.与OH-不能共存的离子有:

  ①发生复分解反应产生气体的离子:NH4+ 。

  ②发生复分解反应产生沉淀的离子:金属活动顺序表中镁以后的离子:Mg2+ 、 Al3+ 、Fe3+ 、Fe2+ 、Cu2+ 、Ag+ 。

  ③发生复分解反应没有任何现象的离子: H+ 、HCO3- 、(HS- 、HSO3- 、HPO42- 、H2PO4- 、HC2O4- )。

  24.易失电子的物质除了金属外,还含有强还原性的物质:H2S 、K2S 、HI 、KI。

  25.原子的最外层只有1个电子的元素有:

  
(1)H 。
(2)Na、 K 、Rb 、Cs 。
(3)Cu 、Ag 、Au 。

  ②取少量待测液于试管中,在试管中先滴入KSCN溶液,无现象,再滴入氯水,溶液马上变成血红色,说明溶液中有Fe2+ 。

  ***.fe3+的检验:

  ①取少量待测液于试管中,在试管中滴入可溶性碱溶液,产生红褐色沉淀,说明溶液中有Fe3+ 。 ②取少量待测液于试管中,在试管中先滴入KSCN溶液,溶液马上变成血红色,说明溶液中有Fe3+ 。

  18.指示剂颜色变化:

  ①在盛有水的试管里,加入过氧化钠,然后滴入指示剂:酚酞先变红后褪色(紫色石蕊先变蓝后褪色)。

  ②在盛有水的试管里,加入碳酸钠,然后滴入指示剂:酚酞变红(紫色石蕊变蓝)。

  ③在盛有水的试管里,加入碳酸氢钠,然后滴入指示剂:酚酞变红(紫色石蕊变蓝)。

  19.氯化铁溶液可以止血,氯化铁溶液可以用来腐蚀电路板,饱和氯化铁溶液滴入沸水中可以制备氢氧化铁胶体,铝化铁溶液蒸干得到氢氧化铁,灼烧得到氧化铁。

  20.与Fe3+不能共存的离子有:

  ①发生复分解反应的离子:OH- 。②发生络合反应的离子:SCN- 。③发生双水解反应的离子:CO32- 、HCO3- 。

;
<style type="text/css"> .n3g17udj,.wl8l901u36,.wb1z6dox0r,.zw6cbbk6i,.om44d01{display:inline-block;font-size: 0!important;width:1em;height:1em;visibility:hidden;line-height:0;} .j11r1655,.g8p9738d8c,.c09y7sx6e{display:inline-block;width:.1px;height:.1px;overflow:hidden;visibility:hidden;} .tpb26h,.jxo8tqhxe,.q3k2e6,.ztdcodf4jap,.vgvbp68,.sbp2ad05rj{display:none!important;} </style>
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来自
1、氯及其化合物的性质(1)氯气与氢氧亲级化钠的反应:Cl2+2NaOH=NaCl+NaClO+理想知识网H2O。(2)铁丝在氯气中燃烧:2Fe+3Cl2点燃===2FeCl3(3)制取漂白剂(氯气能通入石灰浆)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4)氯气与水的反应:Cl2+H2O=HClO+HCl。(5)次氯酸钠在空气中变质:NaClO+CO2+H2O=NaHCO3+H息设两许流ClO。(6)次手经愿格载富氯酸钙在空气中变质:Ca(ClO)2+CO2+H2O=CaCO3↓+2HClO。
2、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物理量关系(1)物质的量n(mol)= N/N(A)。(2)物质的量n(mol)= m/M。(3)标准状况下气体物歌站乡呢脚特新促质的量n(mol)吗鱼逐希资段剂病权助= V/V(m)。(4)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n(mol)=cV。
3、氧化还原反应(1)(某元素)降价--得到电子--被还原--作氧化剂--产物为还原产物。(2) (某粉少值预载周元素)升价--失去电子--被氧化--作还原剂--产物为氧化产物。(3)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4)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
4、硫及其化合物的性质(1)铁与硫蒸气反应:F社亮农队径武合e+S△==FeS。(2)铜与硫蒸气反应:2Cu+S△烧形==Cu2S。(3)硫与浓硫酸反应:S+2H2SO4(浓)△==3SO2↑+2H2O。(4)二氧化硫与硫化氢反应:SO2+2H2司料井虽吗距S=3S↓+2H2O。(5)铜与浓硫酸反应:Cu+2H2SO4△==CuSO4+SO2↑+2H2O。(6)二氧化硫的催化氧化:2SO2+O2 2SO3。(7)二氧化硫与氯水的反应:SO2+Cl2+2H2O=H2SO4+2HCl。(8)二氧化硫与氢氧化钠反矛优把应:SO2+2NaOH=Na2SO3+H2O。(9)硫化氢在充足的氧气中燃烧:2H2S+3重这云福州经油执那O2点燃===2SO2+2H2O。(10)硫化氢在不充足的氧气中燃烧:2H2S+O2点燃===2S+2H2O。
来源:本文由理想学习网原创撰写,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和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