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二化学知识点总结

必修二化学知识点总结

必修二化学知识点总结

  知识点总结提升成绩的一种有效方法就是从错题入手,将易错题、易错知识点重点掌握,避免再次出错。下面是我为大家准备的必修二化学知识点总结!

  必修二化学知识点总结1

  一、 元素周期表

  熟记等式: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1、元素周期表的编排原则:

  ①按照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

  ②将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排成一个横行——周期;

  ③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从上到下排成纵行——族

  
2、如何精确表示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周期序数=电子层数;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

  口诀:三短三长一不全;七主七副零八族

  熟记:三个短周期,第一和第七主族和零族的元素符号和名称

  
3、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判断依据:

  ①元素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

  单质跟水或酸起反应置换出氢的难易;

  元素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氢氧化物的碱性强弱; 置换反应。

  ②元素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

  单质与氢气生成气态氢化物的难易及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强弱; 置换反应。

  
4、核素: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

  ①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A == Z + N

  ②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同位素。(同一元素的各种同位素物理性质不同,化学性质相同)

  二、 元素周期律

  
1、影响原子半径大小的因素:①电子层数:电子层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大(最主要因素)

  ②核电荷数:核电荷数增多,吸引力增大,使原子半径有减小的趋向(次要因素)

  ③核外电子数:电子数增多,增加了相互排斥,使原子半径有增大的倾向

  
2、元素的化合价与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最高正价等于最外层电子数(氟氧元素无正价)

  负化合价数 = 8—最外层电子数(金属元素无负化合价)

  
3、同主族、同周期元素的结构、性质递变规律:

  同主族:从上到下,随电子层数的递增,原子半径增大,核对外层电子吸引能力减弱,失电子能力增强,还原性(金属性)逐渐增强,其离子的氧化性减弱。

  同周期:左→右,核电荷数——→逐渐增多,最外层电子数——→逐渐增多

  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得电子能力——→逐渐增强,失电子能力——→逐渐减弱

  氧化性——→逐渐增强,还原性——→逐渐减弱,气态氢化物稳定性——→逐渐增强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逐渐增强,碱性 ——→ 逐渐减弱

  三、 化学键

  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就是离子化合物;只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才是共价化合物。

  NaOH中含极性共价键与离子键,NH4Cl中含极性共价键与离子键,Na2O2中含非极性共价键与离子键,H2O2中含极性和非极性共价键

  一、化学能与热能

  
1、在任何的化学反应中总伴有能量的变化。

  原因:当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断开反应物中的化学键要吸收能量,而形成生成物中的化学键要放出能量。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一个确定的化学反应在发生过程中是吸收能量还是放出能量,决定于反应物的总能量与生成物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E反应物总能量>E生成物总能量,为放热反应。E反应物总能量

  
2、常见的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常见的放热反应:①所有的燃烧与缓慢氧化。②酸碱中和反应。③金属与酸、水反应制氢气。

  ④大多数化合反应(特殊:C+CO2 2CO是吸热反应)。

  常见的吸热反应:①以C、H
2、CO为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如:C(s)+H2O(g) = CO(g)+H2(g)。

  ②铵盐和碱的反应如Ba(OH)28H2O+NH4Cl=BaCl2+2NH3↑+10H2O

  ③大多数分解反应如KClO
3、KMnO
4、CaCO3的分解等。

  [练习]
1、下列反应中,即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同时又是吸热反应的是( B )

  A.Ba(OH)2.8H2O与NH4Cl反应 B.灼热的炭与CO2反应

  C.铝与稀盐酸 D.H2与O2的燃烧反应

  
2、已知反应X+Y=M+N为放热反应,对该反应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C )

  A. X的能量一定高于M B. Y的能量一定高于N

  C. X和Y的总能量一定高于M和N的总能量

  D. 因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故不必加热就可发生

  必修二化学知识点总结2

  一、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方式:

  电能(电力)火电(火力发电)化学能→热能→机械能→电能

  缺点:环境污染、低效

  原电池将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优点:清洁、高效

  二、原电池原理

  
(1)概念:把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叫做原电池。

  
(2)原电池的工作原理:通过氧化还原反应(有电子的转移)把化学能转变为电能。

  
(3)构成原电池的条件:

  1)有活泼性不同的两个电极;

  2)电解质溶液

  3)闭合回路

  4)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

  
(4)电极名称及发生的反应:

  负极:较活泼的金属作负极,负极发生氧化反应,

  电极反应式:较活泼金属-ne-=金属阳离子

  负极现象:负极溶解,负极质量减少。

  正极:较不活泼的金属或石墨作正极,正极发生还原反应,

  电极反应式:溶液中阳离子+ne-=单质

  正极的现象:一般有气体放出或正极质量增加。

  
(5)原电池正负极的判断方法:

  ①依据原电池两极的材料:

  较活泼的金属作负极(K、Ca、Na太活泼,不能作电极);

  较不活泼金属或可导电非金属(石墨)、氧化物(MnO2)等作正极。

  ②根据电流方向或电子流向:(外电路)的电流由正极流向负极;电子则由负极经外电路流向原电池的正极。

  ③根据内电路离子的迁移方向:阳离子流向原电池正极,阴离子流向原电池负极。

  ④根据原电池中的反应类型:

  负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现象通常是电极本身消耗,质量减小。

  正极: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现象是常伴随金属的.析出或H2的放出。

  
(6)原电池电极反应的书写方法:

  (i)原电池反应所依托的化学反应原理是氧化还原反应,负极反应是氧化反应,正极反应是还原反应。因此书写电极反应的方法归纳如下:

  ①写出总反应方程式。

  ②把总反应根据电子得失情况,分成氧化反应、还原反应。

  ③氧化反应在负极发生,还原反应在正极发生,反应物和生成物对号入座,注意酸碱介质和水等参与反应。

  (ii)原电池的总反应式一般把正极和负极反应式相加而得。

  
(7)原电池的应用:

  ①加快化学反应速率,如粗锌制氢气速率比纯锌制氢气快。

  ②比较金属活动性强弱。

  ③设计原电池。

  ④金属的防腐。

  必修二化学知识点总结3

  第一单元

  1——原子半径

  (1)除第1周期外,其他周期元素(惰性气体元素除外)的原子半径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减小;

  (2)同一族的元素从上到下,随电子层数增多,原子半径增大.

  2——元素化合价

  (1)除第1周期外,同周期从左到右,元素最高正价由碱金属+1递增到+7,非金属元素负价由碳族-4递增到-1(氟无正价,氧无+6价,除外);

  (2)同一主族的元素的最高正价、负价均相同

  
(3) 所有单质都显零价

  3——单质的熔点

  (1)同一周期元素随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组成的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增,非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减;

  (2)同一族元素从上到下,元素组成的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减,非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增

  4——元素的金属性与非金属性 (及其判断)

  (1)同一周期的元素电子层数相同.因此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原子越容易得电子,从左到右金属性递减,非金属性递增;

  (2)同一主族元素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因此随着电子层数的增加,原子越容易失电子,从上到下金属性递增,非金属性递减.

  判断金属性强弱

  金属性(还原性) 1,单质从水或酸中置换出氢气越容易越强

  2,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越强(1—20号,K最强;总体Cs最强 最

  非金属性(氧化性)1,单质越容易与氢气反应形成气态氢化物

  2,氢化物越稳定

  3,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1—20号,F最强;最体一样)

  5——单质的氧化性、还原性

  一般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其单质的还原性越强,其氧化物的阳离子氧化性越弱;

  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单质的氧化性越强,其简单阴离子的还原性越弱.

  推断元素位置的规律

  判断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应牢记的规律:

  (1)元素周期数等于核外电子层数;

  (2)主族元素的序数等于最外层电子数.

  阴阳离子的半径大小辨别规律

  由于阴离子是电子最外层得到了电子 而阳离子是失去了电子

  6——周期与主族

  周期:短周期(1—3);长周期(4—6,6周期中存在镧系);不完全周期(7).

  主族:ⅠA—ⅦA为主族元素;ⅠB—ⅦB为副族元素(中间包括Ⅷ);0族(即惰性气体)

  所以, 总的说来

  
(1) 阳离子半径原子半径

  
(3) 阴离子半径>阳离子半径

  (4 对于具有相同核外电子排布的离子,原子序数越大,其离子半径越小.

  以上不适合用于稀有气体!

  专题一 :第二单元

  一 、化学键:

  1,含义:分子或晶体内相邻原子(或离子)间强烈的相互作用.

  2,类型 ,即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

  离子键是由异性电荷产生的吸引作用,例如氯和钠以离子键结合成NaCl.

  1,使阴、阳离子结合的静电作用

  2,成键微粒:阴、阳离子

  3,形成离子键:a活泼金属和活泼非金属

  b部分盐(Nacl、NH4cl、BaCo3等)

  c强碱(NaOH、KOH)

  d活泼金属氧化物、过氧化物

  4,证明离子化合物:熔融状态下能导电

  共价键是两个或几个原子通过共用电子(1,共用电子对对数=元素化合价的绝对值

  2,有共价键的化合物不一定是共价化合物)

  对产生的吸引作用,典型的共价键是两个原子借吸引一对成键电子而形成的.例如,两个氢核同时吸引一对电子,形成稳定的氢分子.

  1,共价分子电子式的表示,P13

  2,共价分子结构式的表示

  3,共价分子球棍模型(H2O—折现型、NH3—三角锥形、CH4—正四面体)

  4,共价分子比例模型

  补充:碳原子通常与其他原子以共价键结合

  乙烷(C—C单键)

  乙烯(C—C双键)

  乙炔(C—C三键)

  金属键则是使金属原子结合在一起的相互作用,可以看成是高度离域的共价键.

  二、分子间作用力(即范德华力)

  1,特点:a存在于共价化合物中

  b化学键弱的多

  c影响熔沸点和溶解性——对于组成和结构相似的分子,其范德华力一般随着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大而增大.即熔沸点也增大(特例:HF、NH
3、H2O)

  三、氢键

  1,存在元素:O(H2O)、N(NH3)、F(HF)

  2,特点:比范德华力强,比化学键弱

  补充:水无论什么状态氢键都存在

  专题一 :第三单元

  一,同素异形(一定为单质)

  1,碳元素(金刚石、石墨)

  氧元素(O
2、O3)

  磷元素(白磷、红磷)

  2,同素异形体之间的转换——为化学变化

  二,同分异构(一定为化合物或有机物)

  分子式相同,分子结构不同,性质也不同

  1,C4H10(正丁烷、异丁烷)

  2,C2H6(乙醇、二甲醚)

  三,晶体分类

  离子晶体:阴、阳离子有规律排列

  1,离子化合物(KNO
3、NaOH)

  2,NaCl分子

  3,作用力为离子间作用力

  分子晶体:由分子构成的物质所形成的晶体

  1,共价化合物(CO
2、H2O)

  2,共价单质(H
2、O
2、S、I
2、P4)

  3,稀有气体(He、Ne)

  原子晶体:不存在单个分子

  1,石英(SiO2)、金刚石、晶体硅(Si)

  金属晶体:一切金属

  总结:熔点、硬度——原子晶体>离子晶体>分子晶体

  专题二 :第一单元

  一、反应速率

  1,影响因素:反应物性质(内因)、浓度(正比)、温度(正比)、压强(正比)、反应面积、固体反应物颗粒大小

  二、反应限度(可逆反应)

  化学平衡: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不再变化,到达平衡.

  专题二 :第二单元

  一、热量变化

  常见放热反应:1,酸碱中和

  2,所有燃烧反应

  3,金属和酸反应

  4,大多数的化合反应

  5,浓硫酸等溶解

  常见吸热反应:1,CO2+C====2CO

  2,H2O+C====CO+H2(水煤气)

  3,Ba(OH)2晶体与NH4Cl反应

  4,大多数分解反应

  5,硝酸铵的溶解

  热化学方程式;注意事项5

  二、燃料燃烧释放热量

  专题二 :第三单元

  一、化学能→电能(原电池、燃料电池)

  1,判断正负极:较活泼的为负极,失去电子,化合价升高,为氧化反应,阴离子在负极

  2,正极:电解质中的阳离子向正极移动,得到电子,生成新物质

  3,正负极相加=总反应方程式

  4,吸氧腐蚀

  A中性溶液(水)

  B有氧气

  Fe和C→正极:2H2O+O2+4e—====4OH—

  补充:形成原电池条件

  1,有自发的 氧化反应

  2,两个活泼性不同的电极

  3,同时与电解质接触

  4,形成闭合回路

  二、化学电源

  1,氢氧燃料电池

  阴极:2H++2e—===H2

  阳极:4OH——4e—===O2+2H2O

  2,常见化学电源

  银锌纽扣电池

  负极:

  正极:

  铅蓄电池

  负极:

  正极:

  三、电能→化学能

  1,判断阴阳极:先判断正负极,正极对阳极(发生氧化反应),负极对阴极

  2,阳离子向阴极,阴离子向阳极(异性相吸)

  补充:电解池形成条件

  1,两个电极

  2,电解质溶液

  3,直流电源

  4,构成闭合电路

  第一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1. 原子结构:如: 的质子数与质量数,中子数,电子数之间的关系

  2. 元素周期表和周期律

  (1)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A. 周期序数=电子层数

  B. 原子序数=质子数

  C. 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元素的最高正价数

  D. 主族非金属元素的负化合价数=8-主族序数

  E. 周期表结构

  (2)元素周期律(重点)

  A. 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强弱的比较(难点)

  a. 单质与水或酸反应置换氢的难易或与氢化合的难易及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b. 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或酸性强弱

  c. 单质的还原性或氧化性的强弱

  (注意:单质与相应离子的性质的变化规律相反)

  B. 元素性质随周期和族的变化规律

  a. 同一周期,从左到右,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变弱

  b. 同一周期,从左到右,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c. 同一主族,从上到下,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增强

  d. 同一主族,从上到下,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减弱

  C. 第三周期元素的变化规律和碱金属族和卤族元素的变化规律(包括物理、化学性质)

  D. 微粒半径大小的比较规律:

  a. 原子与原子 b. 原子与其离子 c. 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

  (3)元素周期律的应用(重难点)

  A. “位,构,性”三者之间的关系

  a. 原子结构决定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

  b. 原子结构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

  c. 以位置推测原子结构和元素性质

  B. 预测新元素及其性质

  3. 化学键(重点)

  (1)离子键:

  A. 相关概念:

  B. 离子化合物:大多数盐、强碱、典型金属氧化物

  C. 离子化合物形成过程的电子式的表示(难点)

  (AB, A2B,AB2, NaOH,Na2O2,NH4Cl,O22-,NH4+)

  (2)共价键:

  A. 相关概念:

  B. 共价化合物:只有非金属的化合物(除了铵盐)

  C. 共价化合物形成过程的电子式的表示(难点)

  (NH3,CH4,CO2,HClO,H2O2)

  D 极性键与非极性键

  (3)化学键的概念和化学反应的本质:

  第二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1. 化学能与热能

  (1)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

  (2)化学反应吸收能量或放出能量的决定因素: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

  a. 吸热反应: 反应物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b. 放热反应: 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3)化学反应的一大特征:化学反应的过程中总是伴随着能量变化,通常表现为热量变化

  练习:

  氢气在氧气中燃烧产生蓝色火焰,在反应中,破坏1molH-H键消耗的能量为Q1kJ,破坏1molO = O键消耗的能量为Q2kJ,形成1molH-O键释放的能量为Q3kJ.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 B )

  A.2Q1+Q2>4Q3 B.2Q1+Q2

;
高中必修二化学知识点总结

知识分子的标准,知识分子全都住在纽约的格林威治村,愤世嫉俗,行为古怪,并且每个人都以为自己是世界上最后一个知识分子。下面我给大家分享一些高中必修二化学知识点,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

高中必修二化学知识点1

化学能与热能

1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方式: 电能 ( 电力 ) 火电(火力发电) 化学能→热能→机械能→电能 缺点:环境污染、低效 原电池 将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 优点:清洁、高效

2 、原电池原理

( 1 )概念:把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叫做原电池。

( 2 )原电池的工作原理:通过氧化还原反应(有电子的转移)把化学能转变为电能。

( 3 )构成原电池的条件:

( 1 )有活泼性不同的两个电极;

( 2 )电解质溶液

( 3 )闭合回路

( 4 )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

( 4 )电极名称及发生的反应: 负极:较活泼的金属作负极,负极发生氧化反应, 电极反应式:较活泼金属- ne -=金属阳离子 负极现象:负极溶解,负极质量减少。 正极:较不活泼的金属或石墨作正极,正极发生还原反应, 电极反应式:溶液中阳离子+ ne -=单质 正极的现象:一般有气体放出或正极质量增加。

( 5 )原电池正负极的判断 方法 :

①依据原电池两极的材料: 较活泼的金属作负极( K 、 Ca 、 Na 太活泼,不能作电极); 较不活泼金属或可导电非金属(石墨)、氧化物( MnO2 )等作正极。

②根据电流方向或电子流向:(外电路)的电流由正极流向负极;电子则由负极经外电路流向原电池的正极。

③根据内电路离子的迁移方向:阳离子流向原电池正极,阴离子流向原电池负极。

④根据原电池中的反应类型: 负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现象通常是电极本身消耗,质量减小。 正极: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现象是常伴随金属的析出或 H2 的放出。

(6 )原电池电极反应的书写方法:

( i )原电池反应所依托的化学反应原理是氧化还原反应,负极反应是氧化反应,正极反应是还原反应。因此书写电极反应的方法归纳如下:

①写出总反应方程式。

②把总反应根据电子得失情况,分成氧化反应、还原反应。

③氧化反应在负极发生,还原反应在正极发生,反应物和生成物对号入座,注意酸碱介质和水等参与反应。

( ii )原电池的总反应式一般把正极和负极反应式相加而得。

( 7 )原电池的应用:

①加快化学反应速率,如粗锌制氢气速率比纯锌制氢气快。

②比较金属活动性强弱。

③设计原电池。

④金属的防腐。

高中必修二化学知识点2

元素周期表 ★熟记等式:原子序数 = 核电荷数 = 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

1 、元素周期表的编排原则:

①按照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

②将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排成一个横行 —— 周期;

③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从上到下排成纵行 —— 族

2 、如何精确表示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周期序数=电子层数;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 口诀:三短三长一不全;七主七副零八族 熟记:三个短周期,第一和第七主族和零族的元素符号和名称

3 、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判断依据:

①元素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 单质跟水或酸起反应置换出氢的难易; 元素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 —— 氢氧化物的碱性强弱; 置换反应。

②元素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 单质与氢气生成气态氢化物的难易及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强弱; 置换反应。

4 、核素: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

①质量数 == 质子数 + 中子数:A == Z + N

②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同位素。(同一元素的各种同位素物理性质不同,化学性质相同)

高中必修二化学知识点3

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

1 、化学反应的速率

( 1 )概念:化学反应速率通常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量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量(均取正值)来表示。 计算公式:v(B) = = ①单位:mol/(L?s) 或 mol/(L?min) ② B 为溶液或气体,若 B 为固体或纯液体不计算速率。 ③重要规律:速率比=方程式系数比

( 2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内因:由参加反应的物质的结构和性质决定的(主要因素)。

外因:

①温度:升高温度,增大速率

②催化剂:一般加快反应速率(正催化剂)

③浓度:增加 C 反应物的浓度,增大速率(溶液或气体才有浓度可言)

④压强:增大压强,增大速率(适用于有气体参加的反应)

⑤ 其它 因素:如光(射线)、固体的表面积(颗粒大小)、反应物的状态(溶剂)、原电池等也会改变化学反应速率。

2 、化学反应的限度 —— 化学平衡 (

1 )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逆、动、等、定、变。

①逆:化学平衡研究的对象是可逆反应。

②动:动态平衡,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仍在不断进行。

③等:达到平衡状态时,正方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但不等于 0 。即 v 正= v 逆≠ 0 。

④定:达到平衡状态时,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不变,各组成成分的含量保持一定。

⑤变:当条件变化时,原平衡被破坏,在新的条件下会重新建立新的平衡。 (

3 )判断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 ① VA (正方向)= VA (逆方向)或 nA (消耗)= nA (生成)(不同方向同一物质比较) ②各组分浓度保持不变或百分含量不变 ③借助颜色不变判断(有一种物质是有颜色的) ④总物质的量或总体积或总压强或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前提:反应前后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不相等的反应适用,即如对于反应 xA + yB zC , x + y ≠ z )

高中必修二化学知识点4

1 、物理性质:无色有特殊气味的液体,密度比水小,有毒,不溶于水,易溶于有机 溶剂,本身也是良好的有机溶剂。

2 、苯的结构:C6H6 (正六边形平面结构)苯分子里 6 个 C 原子之间的键完全相同,碳碳键键能大于碳碳单键键能小于碳碳单键键能的 2 倍,键长介于碳碳单键键长和双键键长之间 键角 120 °。

3 、化学性质

( 1 )氧化反应 2C6H6+15O2 = 12CO2+6H2O (火焰明亮,冒浓烟) 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褪色 (

2 )取代反应

① + Br2 + HBr 铁粉的作用:与溴反应生成溴化铁做催化剂;溴苯无色密度比水大

② 苯与硝酸(用 HONO2 表示)发生取代反应,生成无色、不溶于水、密度大于水、有毒的油状液体 —— 硝基苯。 + HONO2 + H2O 反应用水浴加热,控制温度在 50—60 ℃,浓硫酸做催化剂和脱水剂。

( 3 )加成反应 用镍做催化剂,苯与氢发生加成反应,生成环己烷 + 3H2

乙酸(俗名:醋酸)

1 、物理性质:常温下为无色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液体,易结成冰一样的晶体,所以纯净的乙酸又叫冰醋酸,与水、酒精以任意比互溶

2 、结构:CH3COOH (含羧基,可以看作由羰基和羟基组成)

3 、乙酸的重要化学性质

( 1 ) 乙酸的酸性:弱酸性,但酸性比碳酸强,具有酸的通性

①乙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②乙酸能与碳酸盐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利用乙酸的酸性,可以用乙酸来除去水垢(主要成分是 CaCO3 ):2CH3COOH+CaCO3= ( CH3COO ) 2Ca+H2O+CO2 ↑ 乙酸还可以与碳酸钠反应,也能生成二氧化碳气体:2CH3COOH+Na2CO3= 2CH3COONa+H2O+CO2 ↑ 上述两个反应都可以证明乙酸的酸性比碳酸的酸性强。

( 2 ) 乙酸的酯化反应 (酸脱羟基,醇脱氢,酯化反应属于取代反应) 乙酸与乙醇反应的主要产物乙酸乙酯是一种无色、有香味、密度比水的小、不溶于水的油状液体。在实验时用饱和碳酸钠吸收,目的是为了吸收挥发出的乙醇和乙酸,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反应时要用冰醋酸和无水乙醇,浓硫酸做催化剂和吸水剂 化学与可持续发展

高中必修二化学知识点5

有机物的概念

1 、定义: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为有机物(碳的氧化物、碳酸、碳酸盐、碳的金属化合物等除外)

2 、特性:①种类多②大多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③易分解,易燃烧④熔点低,难导电、大多是非电解质⑤反应慢,有副反应(故反应方程式中用“→”代替“ = ”)

二、甲烷 烃 — 碳氢化合物:仅有碳和氢两种元素组成(甲烷是分子组成最简单的烃)

1 、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极难溶于水,密度小于空气,俗名:沼气、坑气

2 、分子结构:CH4 :以碳原子为中心, 四个氢原子为顶点的正四面体(键角:109 度 28 分)

3 、化学性质:①氧化反应: (产物气体如何检验?) 甲烷与 KMnO4 不发生反应,所以不能使紫色 KMnO4 溶液褪色 ②取代反应: (三氯甲烷又叫氯仿,四氯甲烷又叫四氯化碳,二氯甲烷只有一种结构,说明甲烷是正四面体结构)

4 、同系物:结构相似,在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或若干个 CH2 原子团的物质(所有的烷烃都是同系物)

5 、同分异构体:化合物具有相同的分子式,但具有不同结构式(结构不同导致性质不同) 烷烃的溶沸点比较:碳原子数不同时,碳原子数越多,溶沸点越高;碳原子数相同时,支链数越多熔沸点越低 同分异构体书写:会写丁烷和戊烷的同分异构体


高中必修二化学知识点 总结 相关 文章 :

★ 高一化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 高一化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复习资料

★ 化学必修二必考知识点总结

★ 高一化学必修二知识点归纳

★ 高一下必修二化学知识点

★ 高中化学必修二烷烃知识点

★ 高一化学必修二知识点归纳

★ 2020高一化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 化学必修二必考知识点总结2020

★ 高二必修二有机化学知识点总结


<style type="text/css"> .s8hr07,.t9mel9f3,.g598jh85e,.vf16d72,.ul60p11kij3,.w2786zd{display:inline-block;font-size: 0!important;width:1em;height:1em;visibility:hidden;line-height:0;} .gcgn881,.teeb0l,.z7aw30m,.ohg1u969{display:none!important;} .wa4x1774su5,.c233e68t4,.i563k1z72,.qe94ubn4ic,.vy0igu{display:inline-block;width:.1px;height:.1px;overflow:hidden;visibility:hidden;} </style>
高中化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1、元素周期律:元素的性歌状执策质(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举前下的批黄凯金属性、非金属性)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变化的规律。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实质是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的必然结果。
2、金属性强(弱)——①单质与水或酸反应生成氢气容易(难);②氢氧化物碱性强(弱);③相互置换反应(强制弱)Fe+CuSO4=FeSO4+Cu。
3、非金属性坚两校烟去领极界强(弱)——①单质与氢气易(难)反应;②生成的氢化物但犯稳定(不稳定);③最高价氧化少宁段略富物的水化物(含氧酸)酸性强(弱);④相互置换反应(强制弱)2NaBr+Cl2=2NaCl+Br2两妈纸报取防
4、离子化合物:由离子键构成的化合物叫做离子化合物。(一定有离子键,可能有共价键)
5、共价化合物激气市抓欢笔叫团罪古: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形成分子的化合物叫做共价化合物。(只有共价键)
6、吗必步负极:较活泼的金属作负极,负极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式:较活泼金属深引顾货极-ne-=金属阳离子,负极现象:负极溶解,负极质量减少。
7、正极:较不活泼的金属或石墨作正极,正极发生扩义判把业础度告还原反应,电极反应式:溶液中阳离子+ne-=单质,正极的现象:一般有气体放出或正极质量增加。
<style type="text/css"> .wx059ya760,.nt394z0,.ry26ime3y,.nzo87f,.e5i68n2o9h,.imuwx1mr6rv,.x7yuxm0,.yxro0l,.d693e37{display:inline-block;font-size: 0!important;width:1em;height:1em;visibility:hidden;line-height:0;} .jk6764u,.g315ml,.xhs7lu2,.yfv7t4,.nzvyrqx,.utw1h5z1f{display:inline-block;width:.1px;height:.1px;overflow:hidden;visibility:hidden;} .d8308ph,.w3v6q9b4,.iv60244,.tto652f27fl,.d4jy479{display:none!important;} </style>
高中化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必金总项染等华密张龙修二知识点总结 1

  一、金属矿物的开发利用

  
1、常见金属的冶炼:①加热分解法:②加热还原法:铝热反应③模科屋子机反拿电解法:电解氧化铝

  
2、金属活动顺序与金属冶炼的关系:

  金属活动性序表中,位置越靠后,越容易被还原,用一般的还原方法就能使金属还原;金属的位置越靠前,越难便担排孙存被还原,最活泼金属只能用最强的还原手段来还原。(离子)

  二、海水资源的开发利用

  
1、海水的组成:含八十多种元理想知识网素。

  其中,H、O、Cl、Na、K、Mg、Ca、S、C、F、B、Br、Sr等总量占99%以上,其余为微量元素;特点是总储量大而浓度小

  
2、海水资源的肉雷道设集溶美晶利用:

  
(1)海水淡化:①蒸馏法;②电渗析法;③离子交换法;④书角底室反渗透法等。

  
(2)海水制盐:利用浓缩、沉淀、过滤、结晶、重结晶等分离拉常法观方法制备得到各种盐。

  三、环境保护与绿色化学

  绿色化学理念核心: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上减少和消除工业生产顾能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又称为“环境无害化学”、“环境友好化学”、“清洁化学”。

  从环境观点看:强调从源头上消除污染。(从一开始就避免污染物的产生)

  从经济观点看:它提倡合理利用资源和能源,降低生产成本。(尽可权价功的季若能提高原子利用率)

  热点:原子经济性——反应物原子全部转化为最终的期望产物,原子利用率为100%

  高中化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2

  
1、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

  氧化反应CH4(g)+2O2(g)→CO扩代欢端景掌伤2(g)+2H2O(l)

  取代反应CH4+Cl2(g)→CH3Cl+HCl

  烷烃的通式:CnH2n+2n≤4为气体、所有1-4个碳内的烃为气体,都难溶于水,比水轻

  碳原子数在十以下的,依次用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同系物:结构相似,在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2原子团的物质互称为同系物

  同分异构体:具有同分异构现象的化合物互称为同陈编坐接极滑确治层超分异构

  同素异形体:同种元素露朝形成不同的单质

  同位素:相同的质子数不同的中子数的同一类元素的原子

  
2、来自石油和听额且目战煤的两种重要化工原料

  类别风王单模首转乙烯C2H4(含不饱和好作思的C=C双键,能使KMnO4溶液和溴的溶液褪色)

  氧化反应2C2H4+3O2→2CO2+2H2O

  加成反应CH2=CH2+Br2→CH2Br-CH2Br(先断后接,变内接为外接)

  加聚反应nCH2=CH2→[CH2-CH2]n(高分子化合物,难降解,白色污染)

  石油化工最重要的基本原料,植物生长调节剂和果实的催熟剂,

  乙烯的产量是衡量国家石油化工发展水平的标志

  苯是一种无色、有特殊气味的液体,有毒,不溶于水,良好的有机溶剂

  苯的结构特点:苯分子中的碳碳键是介于单键和双键之间的一种独特的键

  氧化反应2C6H6+15O2→12CO2+6H2O

  取代反应溴代反应+Br2→-Br+HBr

  硝化反应+HNO3→-NO2+H2O

  加成反应+3H2→

  高中化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3

  一、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1、元素周期表的编排原则:

  ①按照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

  ②将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排成一个横行——周期;

  ③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从上到下排成纵行——族

  
2、如何精确表示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周期序数=电子层数;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

  口诀:三短三长一不全;七主七副零八族

  熟记:三个短周期,第一和第七主族和零族的元素符号和名称

  
3、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判断依据:

  ①元素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

  单质跟水或酸起反应置换出氢的难易;

  元素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氢氧化物的碱性强弱;置换反应。

  ②元素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

  单质与氢气生成气态氢化物的难易及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强弱;置换反应。

  
4、核素: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

  ①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A==Z+N

  ②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同位素。(同一元素的各种同位素物理性质不同,化学性质相同)

  高中化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4

  第一单元

  1——原子半径

  (1)除第1周期外,其他周期元素(惰性气体元素除外)的原子半径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减小;

  (2)同一族的元素从上到下,随电子层数增多,原子半径增大.

  2——元素化合价

  (1)除第1周期外,同周期从左到右,元素最高正价由碱金属+1递增到+7,非金属元素负价由碳族-4递增到-1(氟无正价,氧无+6价,除外);

  (2)同一主族的元素的最高正价、负价均相同

  
(3) 所有单质都显零价

  3——单质的熔点

  (1)同一周期元素随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组成的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增,非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减;

  (2)同一族元素从上到下,元素组成的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减,非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增

  4——元素的金属性与非金属性 (及其判断)

  (1)同一周期的元素电子层数相同.因此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原子越容易得电子,从左到右金属性递减,非金属性递增;

  (2)同一主族元素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因此随着电子层数的增加,原子越容易失电子,从上到下金属性递增,非金属性递减.

  判断金属性强弱

  金属性(还原性) 1,单质从水或酸中置换出氢气越容易越强

  2,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越强(1—20号,K最强;总体Cs最强 最

  非金属性(氧化性)1,单质越容易与氢气反应形成气态氢化物

  2,氢化物越稳定

  3,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1—20号,F最强;最体一样)

  5——单质的氧化性、还原性

  一般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其单质的还原性越强,其氧化物的阳离子氧化性越弱;

  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单质的氧化性越强,其简单阴离子的还原性越弱.

  推断元素位置的规律

  判断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应牢记的规律:

  (1)元素周期数等于核外电子层数;

  (2)主族元素的序数等于最外层电子数.

  阴阳离子的半径大小辨别规律

  由于阴离子是电子最外层得到了电子 而阳离子是失去了电子

  6——周期与主族

  周期:短周期(1—3);长周期(4—6,6周期中存在镧系);不完全周期(7).

  主族:ⅠA—ⅦA为主族元素;ⅠB—ⅦB为副族元素(中间包括Ⅷ);0族(即惰性气体)

  所以, 总的说来

  
(1) 阳离子半径原子半径

  
(3) 阴离子半径>阳离子半径

  (4 对于具有相同核外电子排布的离子,原子序数越大,其离子半径越小.

  以上不适合用于稀有气体!

  专题一 :第二单元

  一 、化学键:

  1,含义:分子或晶体内相邻原子(或离子)间强烈的相互作用.

  2,类型 ,即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

  离子键是由异性电荷产生的吸引作用,例如氯和钠以离子键结合成NaCl.

  1,使阴、阳离子结合的静电作用

  2,成键微粒:阴、阳离子

  3,形成离子键:a活泼金属和活泼非金属

  b部分盐(Nacl、NH4cl、BaCo3等)

  c强碱(NaOH、KOH)

  d活泼金属氧化物、过氧化物

  4,证明离子化合物:熔融状态下能导电

  共价键是两个或几个原子通过共用电子(1,共用电子对对数=元素化合价的绝对值

  2,有共价键的化合物不一定是共价化合物)

  对产生的吸引作用,典型的共价键是两个原子借吸引一对成键电子而形成的.例如,两个氢核同时吸引一对电子,形成稳定的氢分子.

  1,共价分子电子式的表示,P13

  2,共价分子结构式的表示

  3,共价分子球棍模型(H2O—折现型、NH3—三角锥形、CH4—正四面体)

  4,共价分子比例模型

  补充:碳原子通常与其他原子以共价键结合

  乙烷(C—C单键)

  乙烯(C—C双键)

  乙炔(C—C三键)

  金属键则是使金属原子结合在一起的相互作用,可以看成是高度离域的共价键.

  二、分子间作用力(即范德华力)

  1,特点:a存在于共价化合物中

  b化学键弱的多

  c影响熔沸点和溶解性——对于组成和结构相似的分子,其范德华力一般随着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大而增大.即熔沸点也增大(特例:HF、NH
3、H2O)

  三、氢键

  1,存在元素:O(H2O)、N(NH3)、F(HF)

  2,特点:比范德华力强,比化学键弱

  补充:水无论什么状态氢键都存在

  专题一 :第三单元

  一,同素异形(一定为单质)

  1,碳元素(金刚石、石墨)

  氧元素(O
2、O3)

  磷元素(白磷、红磷)

  2,同素异形体之间的转换——为化学变化

  二,同分异构(一定为化合物或有机物)

  分子式相同,分子结构不同,性质也不同

  1,C4H10(正丁烷、异丁烷)

  2,C2H6(乙醇、二甲醚)

  三,晶体分类

  离子晶体:阴、阳离子有规律排列

  1,离子化合物(KNO
3、NaOH)

  2,NaCl分子

  3,作用力为离子间作用力

  分子晶体:由分子构成的物质所形成的晶体

  1,共价化合物(CO
2、H2O)

  2,共价单质(H
2、O
2、S、I
2、P4)

  3,稀有气体(He、Ne)

  原子晶体:不存在单个分子

  1,石英(SiO2)、金刚石、晶体硅(Si)

  金属晶体:一切金属

  总结:熔点、硬度——原子晶体>离子晶体>分子晶体

  专题二 :第一单元

  一、反应速率

  1,影响因素:反应物性质(内因)、浓度(正比)、温度(正比)、压强(正比)、反应面积、固体反应物颗粒大小

  二、反应限度(可逆反应)

  化学平衡: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不再变化,到达平衡.

  专题二 :第二单元

  一、热量变化

  常见放热反应:1,酸碱中和

  2,所有燃烧反应

  3,金属和酸反应

  4,大多数的化合反应

  5,浓硫酸等溶解

  常见吸热反应:1,CO2+C====2CO

  2,H2O+C====CO+H2(水煤气)

  3,Ba(OH)2晶体与NH4Cl反应

  4,大多数分解反应

  5,硝酸铵的溶解

  热化学方程式;注意事项5

  二、燃料燃烧释放热量

  专题二 :第三单元

  一、化学能→电能(原电池、燃料电池)

  1,判断正负极:较活泼的为负极,失去电子,化合价升高,为氧化反应,阴离子在负极

  2,正极:电解质中的阳离子向正极移动,得到电子,生成新物质

  3,正负极相加=总反应方程式

  4,吸氧腐蚀

  A中性溶液(水)

  B有氧气

  Fe和C→正极:2H2O+O2+4e—====4OH—

  补充:形成原电池条件

  1,有自发的 氧化反应

  2,两个活泼性不同的电极

  3,同时与电解质接触

  4,形成闭合回路

  二、化学电源

  1,氢氧燃料电池

  阴极:2H++2e—===H2

  阳极:4OH——4e—===O2+2H2O

  2,常见化学电源

  银锌纽扣电池

  负极:

  正极:

  铅蓄电池

  负极:

  正极:

  三、电能→化学能

  1,判断阴阳极:先判断正负极,正极对阳极(发生氧化反应),负极对阴极

  2,阳离子向阴极,阴离子向阳极(异性相吸)

  补充:电解池形成条件

  1,两个电极

  2,电解质溶液

  3,直流电源

  4,构成闭合电路

  第一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1. 原子结构:如: 的质子数与质量数,中子数,电子数之间的关系

  2. 元素周期表和周期律

  (1)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A. 周期序数=电子层数

  B. 原子序数=质子数

  C. 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元素的最高正价数

  D. 主族非金属元素的负化合价数=8-主族序数

  E. 周期表结构

  (2)元素周期律(重点)

  A. 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强弱的比较(难点)

  a. 单质与水或酸反应置换氢的难易或与氢化合的难易及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b. 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或酸性强弱

  c. 单质的还原性或氧化性的强弱

  (注意:单质与相应离子的性质的变化规律相反)

  B. 元素性质随周期和族的变化规律

  a. 同一周期,从左到右,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变弱

  b. 同一周期,从左到右,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c. 同一主族,从上到下,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增强

  d. 同一主族,从上到下,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减弱

  C. 第三周期元素的变化规律和碱金属族和卤族元素的变化规律(包括物理、化学性质)

  D. 微粒半径大小的比较规律:

  a. 原子与原子 b. 原子与其离子 c. 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

  (3)元素周期律的应用(重难点)

  A. “位,构,性”三者之间的关系

  a. 原子结构决定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

  b. 原子结构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

  c. 以位置推测原子结构和元素性质

  B. 预测新元素及其性质

  3. 化学键(重点)

  (1)离子键:

  A. 相关概念:

  B. 离子化合物:大多数盐、强碱、典型金属氧化物

  C. 离子化合物形成过程的电子式的表示(难点)

  (AB, A2B,AB2, NaOH,Na2O2,NH4Cl,O22-,NH4+)

  (2)共价键:

  A. 相关概念:

  B. 共价化合物:只有非金属的化合物(除了铵盐)

  C. 共价化合物形成过程的电子式的表示(难点)

  (NH3,CH4,CO2,HClO,H2O2)

  D 极性键与非极性键

  (3)化学键的概念和化学反应的本质:

  第二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1. 化学能与热能

  (1)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

  (2)化学反应吸收能量或放出能量的决定因素: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

  a. 吸热反应: 反应物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b. 放热反应: 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3)化学反应的一大特征:化学反应的过程中总是伴随着能量变化,通常表现为热量变化

  练习:

  氢气在氧气中燃烧产生蓝色火焰,在反应中,破坏1molH-H键消耗的能量为Q1kJ,破坏1molO = O键消耗的能量为Q2kJ,形成1molH-O键释放的能量为Q3kJ.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 B )

  A.2Q1+Q2>4Q3 B.2Q1+Q2


来源:本文由理想学习网原创撰写,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和链接!